渤海湾不大,鱼在春季进了渤海湾。到了冬天,大小船都不干活了,整个冬天啥事没有,渔民就在家收拾收拾网具,串门、聊天。鱼在冬天往南走,慢慢到舟山和海南那里。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鱼也是有季节的。渔民出海,想多打点鱼,跟农民种地想多收点粮食是一个道理。但是你不能连鱼子也打。不能没等鱼长大,就都去捕捞。不能看见别人捕的小鱼那么小,你也要捕,否则就觉得吃亏了。现在都是高科技,只要有鱼就不剩下。你就说那个鳀鱼,土名叫离水烂,一离开水就烂了,以前都不愿意捕这种鱼,这种鱼的繁殖力极强,海里到处都是。现在这种鱼也不多了。舟山渔场那么大,据说现在都没鱼了,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捕捞量太大,以后资源都枯竭了,怎么办?
大鱼
电视台叫我拍一个专题片,拍的是出海的整个过程。出去前,得准备,先是维修渔具,摆拍一下就行了。船开始出海,打开探鱼器,探到鱼群以后就下网,然后起网,具体是怎么下网、怎么起网的,都拍了下来。那次拉了一万多斤鱼,这些人,忙着装船,前面后面全是人,怎么装上船,怎么加工,怎么下陆地卖……这一全套,电视台全都拍了,拍成了一个专题片。包括那天晚上大师傅做的炸酱面,用鱼子做的酱。具体怎么个做法、怎么个吃法,电视台也全拍了。这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我当时还领着船出海。这些事,成天见,在电视上也播了。当时我没跟记者要片子,后来张了口,他没给我。
拍片的时候,记者也问到了大鱼,记者想听大鱼的事,我说渤海湾里的大鱼已经很少见了,只能口头讲一讲往事了。
我第一次见到鲨鱼,是上世纪70年代刚参加渔业生产的时候。那天在船上,海上一点儿风也没有,同船的小伙伴说下去游泳吧,海水那么蓝,我还在犹豫,他就拖着我,一下跳进海里去了。只觉得怕,在水里围着船转了一个小圈儿,就赶紧让他们把几个人拉上船来。我们上来都没有商量话,心里直打晃儿,在水里只觉得阴森森的,有些怪异。可就对了,爬上船,停了片刻,大鲨鱼轰的一声,就在船旁边冒了出来。我们吓得不轻,现在回想,也觉得后怕。
八角湾里以前有好多鲨鱼,现在几乎没有了。鲨鱼的牙很厉害,比刀都宽,还有大齿子,大齿子牙都有好几层,是三层,不是一层。鲨鱼伤人,伤过村里的人,不是叉腰,就是叉腿。这湾里,鲨鱼一般在大石头底下歇息,没声。你到那里游泳,鲨鱼突地起来就叉你。见到鲨鱼,你不能跑,你跑,它就会从腚后叉你。渔民下水,常在水面放些草,鲨鱼在水底下,看到草的影子会害怕,被草的影子吓走。鲨鱼很有力气,能从水里跳起来,把钓鱼的人攻击了。海里有力气的还有巴蛸,传说中有像水桶那么粗的,它在船底下,经常冒出来,用触须摸一摸船上的人。晚上船员就不敢在船板上睡觉了,怕被巴蛸摸了掉水里,这都是传说,我没有亲眼看见过。
我们从前钓过鲨鱼,钓钩用的是杀猪匠挂猪肉那种钩子,带着铁链儿,绑到那个竿上。我钓过一条鲨鱼,有两三百斤,是白鲨,涩丢丢的。钓上来的鲨鱼,就卖了,但卖不上钱,当年不值钱。咱当地人不愿吃鲨鱼,都是卖给鱼贩子。
渔民一般不敢去网鲨鱼,容易损坏网,还容易把你带水里去。鲨鱼有力气,那劲狠,扯网,网到鲨鱼时,就怕船、人仰水里去。渔民会打它的嘴尖儿,鲨鱼的嘴尖最脆弱,怕打。那些鲨鱼,一般都是误闯进鲅鱼网或鲐鱼网的,它也怕啊,被搅在里头,滚来滚去,最后是鱼死网破。小船装不下这么大的鱼,就用绳子拴着鲨鱼的头和尾巴,跟着小船往回拖,拖回来,交给水产处理。打了这种大鱼,挺害怕啊,有胆小的直接就在海里放掉了,胆大的就拖回家,卖了。
鲨鱼伤人,鲸鱼不伤人。渔民称呼鲸鱼为“老人家”。
有一次出海,海上风平浪静,上了一网,净是小鱼,带泥带水的,倒在船上,我就站在旁边弄个水桶打水,用来冲洗船上的鱼。我打到第三桶水的时候,往下一看,真个雪白雪白啊,是鲸鱼的嘴唇子。我看见那个嘴唇煞白煞白的,它就在这等着喝洗刷鱼的汤呢。它看着你,你看着它,看得时间长了,挺吓人。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