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任昉《述异记》载:“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则出珠。”这可能就是中国人鱼典故的较完整的出处了。我们可以设想这位鲛人,她那万顷碧波下的居室何等的美丽,但她不知是思念那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情哥哥没有衣衫,日日夜夜地忙碌在织机旁不得清闲,还是在痛恨着硬逼她回到龙宫的父亲,边织衣时边流下了眼泪,而那眼泪颗颗晶晶莹剔透,落下来就变成了珍珠。
关于美人鱼的故事,以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海的女儿》最为著名。这是饮誉世界的名篇。《海的女儿》讲述了善良与执著的人鱼公主救了英俊的王子后自己变成了泡沫的故事。这个凄婉动人的悲剧故事,真不知道催出了世界上多少女子的眼泪啊。
古罗马时代的老普利尼是一位记述过“人鱼”生物的自然科学家,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历史》中写道:“至于美人鱼,也叫做尼厄丽德,这并非难以置信……她们是真实的,只不过身体粗糙,遍体有鳞,甚至像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鳞片。”
【二】书生与美人鱼
明太祖十三年(1380年),生活在交白藤江岸边的一个书生,从交乘舟前往廉州府。那天,书生搭乘船队从白藤江进入大海。船行至半途,海上刮起狂风。海浪排山倒海,很快将船掀翻。几日之后,书生的尸体浮现于海边。一个打鱼的老人发现了他。渔夫走过去一看,书生面色虽然苍白,却仍有一丝血色。再去一摸,还有鼻息。于是渔夫就把书生拖上岸。忽然,渔夫看见书生嘴里含着一颗宝珠,有鸽蛋那么大,华光熠熠。用手去触摸它,就有灼痛的感觉。渔夫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不一会,书生缓缓苏醒过来。渔夫问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又怎么会落到海里的。那书生望着茫茫大海,他记起了自己奇异的经历,感觉做梦一样。他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可是,那颗含在嘴里的宝珠,却是千真万确,如果是梦,这又作何解释呢。书生沉默好久,跟渔夫说,你看看那茫茫大海,此时一片平静,海面上什么也没有。可是你却无法相信,在那片平静的大海下面,却有一个庞大的海底龙宫。你们不是经常说海底有龙王吗,那是千真万确的。龙王就住在大海深处。于是,书生讲述了他在海底的一段经历——
你们怎么也不会相信,我在海底走了一遭。我遇到了传说中的龙女。我知道我这么说你们是不会相信的。但是这颗宝珠你们总该相信吧,它怎么会无缘无故塞到我的嘴里呢。我清楚记得,那天我乘舟从白藤江下海,欲前往廉州府治合浦。船航行五天五夜,距合浦尚有两天的路程。那是个险恶的地段,没想到原先风平浪静,到中午时天色渐渐灰暗,海浪起伏不定,一片乌云黑沉沉压来。
如果仅仅是普通的海风,我们这样的大船也是能承受得起的。只是那天,那片乌云团团翻滚,最后旋转,成为一根擎天大柱,把海面旋成一个很大的漏斗。一条巨龙扶摇直上钻入云层。滔天海浪掀翻了我们的船只。在极度的恐慌中我像一片飘摇的树叶,挣扎几下便很快落入波涛之中,想着自己功名未就,就这么魂飞魄散心有不甘啊。
就在我水下挣扎以为一命呜呼之际,我的身体被一双玉臂轻轻搂住,往大海深处潜去。在惊愕之际,我已进入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我的面前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她轻展玉臂一把将我搂住,轻启朱唇将柔舌探入我的口中。在我眩晕之际,一颗圆润的珠子滑入我的口中,她对我说这是宝珠,你快咽下去。她告诉我此珠乃深海之宝,服之,可在深海里穿行。
她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你不要有那么多的惊奇与不可思议。从古至今你们都是知道海里有龙王的。这里是深海龙宫。父王被天庭召唤,暂时离开了海底,你看到了吗,在海面上钻天入云的就是我的父王。他离开了龙宫我才得以出宫闲游,正好看到你落入水中,就救了你。
她接着说,虽然我们是水陆两界,但我们和你们一样地生活。你们也有很多人见到过我们,称我们是鲛人。不错,我们就是鲛人。因为我们的下半身,拥有鱼类一样的尾巴。你想想,在水里,我们要腿有什么用呢,我们只轻轻一摆尾,就能游出你们用腿走上半天的路程。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