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经典日志 >

梅关

时间:  2025-08-10   阅读:    作者:  朱千华

  【一】五岭

  岭南,是个文化意味极其丰富的词汇。许多人并没有到过岭南,并不妨碍他们对于这两个字产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蛮烟瘴雨,苍天的古榕树,婆娑的棕榈,还有那些敏锐机警,精力旺盛,聪明过人的百越后裔。但是,所有这些猜想都是不够的。你无法想象岭南那种无止无休的炎热,当然,也无法想象岭南植物之繁茂。你在岭南可以四季吃到各类新奇怪异的新鲜水果。更无法想象,你在岭南可以见到五彩斑斓、风情殊异的少数民族,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更不用说,那些少数民族各自又分成若干分支,譬如,光是瑶族就可以分成几十个让你眼花缭乱的瑶系。

  我们在岭南听不懂他们的语言,看不够他们的歌舞,吃不完丰富而甜美的四季鲜果。所有这一切的形成都来源自南岭的阻隔。南岭山脉,阻断了北方呼啸而来的寒风,加上北回归线横穿岭南中部,形成了高温多雨为主的气候特征。岭南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终年不见霜雪。太阳辐射量较多,日照时间较长。譬如寒冬季节,岭北梅花刚开,岭南的桃花早已谢了。

  南岭不仅阻断了北方的寒风,也让中原人望而生畏。南岭的阻隔,却极大地限制了古代岭南与中原地区的沟通,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但是,南岭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因为南岭并不是一座山脉,而是一些山岭不规则的组合。于是,在岭与岭之间,就有了一些狭小的天然通道,而这几个通道,维系着岭南与中原的沟通。

  南岭山脉,范围广阔,绵延数千里。通常所说的南岭,是指五个主要山岭。五岭之称谓,史书记载互有出入,综合《广州记》《南康记》《舆地志》《水经注》诸家所说,自越城岭而东,横障南境,与两广分界。最著者为萌渚岭、越城岭、都庞岭、骑田岭。又东与大庾岭相续,即所谓五岭也。五岭的具体位置如下:

  大庾岭。在今江西省西南角的大余县南,与广东省南雄市接壤,为粤赣交通要道,秦时的横浦关即在此岭之上。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骑田岭。在今湖南桂阳、郴县之南和宜章县西北,秦时湟溪关即在此岭之上。为由湘入粤之道。

  都庞岭。在今湖南兰山县南和广东省连县之北,秦时的阳山关即在此岭之上,亦为由湘入粤之道。

  萌渚岭。在今湖南省江华县和广西贺州、钟山二市县之北,为由湘入桂之道。

  越城岭。在今广西兴安县之北,为由湘入桂的交通要道,这里还有兴安县严关和秦城遗址。

  五岭山地雨量丰沛,发源了不少名川。北坡有著名的潇湘两江,还有资水上源夫夷水、湘水支流春陵水和耒水,以及与贡水合成赣江的章水。而南坡河流更多,发源了桂江、贺江、连江、武水、浈江等。

  《晋书·地理志下》将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称为“岭南三郡”,明确了岭南的区域范围。岭南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范围包括了今广东、海南、广西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宋以后,越南北部才分离出去。五岭不单是指五个岭名,也包括穿越南岭的五条通道。而这其中最著名的,即是大庾岭的梅岭古驿道。

  【二】梅关

  在大庾岭著名的古驿道上,有座天下驰名的关口:梅关,它坐落于南雄市城东北30公里处。梅关始建于宋代嘉祐八年(1063年)。现存的梅关关楼,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的。城门上,南北二方都有石匾,北门额书“南粤雄关”,南门额则是“岭南第一关”。为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题刻。右侧立有一块清康熙时的石碑,碑高近三米,宽有一米二左右。上面梅关两个斗大的字,赫然入目。

  梅关关楼地处梅岭山巅,一关隔断南北天。气势磅礴,耸立于粤赣两省的分界线上,故有一步跨二省之说。登关远眺,五岭逶迤腾细浪,赣粤两省的千山万岭尽收眼底。南国大地郁郁葱葱,北望南安古府怡红快绿。俯视山下,一条巨龙似的石砌驿道,在漫山绿树掩映之下,蜿蜒曲折地爬上山巅,时隐时现,而后穿越拱形关门往南迤逦而去。

  古时这里原没有关,先秦时梅岭为楚之枥门,又叫南戎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里始设横浦关。旧址在念雄余公路上,人称小梅关。今残存的梅关关楼称大梅关。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太平盛世,经济繁荣的唐代,这条梅岭古驿道上并未设立关卡,军队驻守也是时有时无。到了宋代,广盐入赣,为加强管理,增加关税收入,1063年,南安知军蔡挺在驿道口建筑关楼,并将其命名为梅关。这是一个咽喉要地。岭南士子进京赶考,中原的贩夫走卒、迁客骚人南下,多数取道大庾岭,过梅关。历史上,经过这座著名关隘的名人有:张九龄、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王阳明等。

  和许多著名的要塞一样,梅关这样重要的地理位置,无可避免地成了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公元前214年,赵佗就率秦军经过梅岭入粤,在岭口设横浦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又两次督师度岭北伐。梅岭现在为很多人熟知,还与陈毅元帅的名作《梅岭三章》有关。

  当年读中学,每个人都是要背诵陈毅这三首诗的。当时,我就有个疑问,陈毅被困的梅岭在哪里?他最后又是如何脱险的?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也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来梅关之后,总算解开了心中的这个谜团。

  【三】陈毅梅岭脱险

  梅岭三章(陈毅)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934年10月31日,8万多参加长征的红军大部队突破封锁后,经由大庾岭梅关,折而向西,直逼湘粤边境。陈毅因为在老营盘(今江西泰和县老营盘镇)战斗中负重伤,未能参加长征,留守苏区。红军的大部队一走,苏区遭到了国民党的围剿和疯狂杀戮。被国民党屠杀者,达几十万。其中,共产党高级干部何叔衡、毛泽覃等在突围中遇难。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

  当时突围出来的,只有少数部队。陈毅是从江西根据地化装突围的。当时突围的领导人还有项英。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梅岭是个进行游击战的好地方。这里号称:千峰转不尽,十里万重山。树木遮天蔽日,漫山遍野,山中有洞,洞洞相连,便于部队隐蔽,保存实力。当时红军究竟到了哪里,他们一点消息也没有。与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项英、陈毅就一直藏在这里的山洞里。当时的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的描述是: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后来,发生了一次梅山事件。发生在1936年冬天,一个派往国民党内部做兵运工作的地下交通员陈海叛变,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引诱陈毅下山,一举抓捕。于是他送假情报进山,伪称共产党中央已派人来大余,要陈毅亲自到大余城见面联络。

  当时与中央失去联系很久的陈毅,不知是计,从一条小路下山了。陈海却带了国民党部队从另一路上山搜捕。

  陈毅一大早来到大余县城,来到原地下交通站——驿站门外的糖铺。远远一看,见糖铺已被敌人查封,始知出了大事。最后在一妇女的帮助下撤回梅岭。当他沿着古道向上走时,又遇到搜山的国民党士兵下山。国民党在山上抓到了一个给红军做饭的妇女。陈毅躲藏在一个山洞里,不敢露面。潜伏莽丛间二十多天。国民党军因搜捕不到,就放火烧山。陈毅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以示绝笔。其小序云: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后来,老天帮了陈毅一个忙,下了一场大雨,将火浇灭。陈毅这才去找项英。陈毅回到住处一看,棚子烧了,锅碗砸了。他知道项英藏在不远的地方,就放开嗓子叫,告诉项英他安全回来了。可是,任凭他呼喊,由于怕意外情况,项英始终没有出来应答。国民党并不死心,前后又上山围剿了一个多月。忽然有一天,国民党撤退下山,再也没有上来搜捕。而且,当地的老百姓开始进山砍柴。陈毅一打听,原来,蒋介石在西安被扣了。

  陈毅当年遇险时的躲藏之处,位于梅山斋坑的岩壁丛莽中,斋坑一处山凹,用毛竹支撑一个窝棚,高仅一米,面积只有两平方米。棚以藤蔓覆盖,一条隐蔽山道,迂回可达。敌人近在咫尺,终未发现。

  今在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筑建《梅岭三章》诗碑,高约两米,宽约两点五米,以白色花岗石砌筑。碑身为汉白玉结构,其字体镌刻处,采用镏金熨帖。此碑位于大余县城西南方向,约十二公里。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无处安放的爱情那一季的莲花开落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