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故事大全 > 情感故事 >

李虎臣求救杨虎城

时间:  2025-08-17   阅读:    作者:  张弛

  1926年,河南悍匪刘镇华围攻西安八个月,造最惨烈的一幕。由于李虎臣和杨虎城名字中都有一个“虎”字,以及西安古称“长安”,所以这场西安保卫战又被称为“二虎守长安”。

  1926年11月28日,对于居住在西安城内的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个狂欢节:西安城被反动的北洋军阀十万大军围困8个月,断粮缺食,大小战斗不断,饿死、战死军民数万人,而直到这一天,敌军败退,西安全城始解围。成功领导这次艰苦卓绝守城战斗的,是时年33岁的杨虎城。

  位于西安城内西五路北的革命公园革命亭旁的一块书状碑石上面记录着关于这个城市一段很重要的历史:“1926年4月15日,北洋军阀刘镇华率镇嵩军近10万人由豫西进入关中,围困西安,时间长达八个月,于11月28日解围。在西安被围期间,城内病、饿、战死的军民达数万多人……”

  碑石后面是一圆形大冢,这似乎比碑石上的文字更能承载那段惨烈的历史。在西安如此作孽,犯下滔天罪行的,就是当时的河南悍匪刘镇华。

  1926年11月末,距离立冬已经过去半月有余,虽然彼时的天气并未转冷,但西安所面对的,却是一场比寒冬还要凛冽数倍的危局。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城外的军阀刘镇华带领镇嵩军,已经将西安团团围住长达七个月。负责守城的两位将领分别是李虎臣和杨虎城,以及不到一万的士兵。

  自打刘镇华四月兵临城下以来,守城军面对着数倍的兵力差距,被迫据城不出,期间数次突围均以失败告终,但也抵挡住了刘镇华的屡次进攻。

  无奈之下,两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方围城一方坚守,这场耗时七个月之久的战役最终会以何种方式收场?

  将时间拨回到半年前的四月,此时距离确定进行北伐战争仅仅过去三月有余,随后中共也发布公告,全力支持国民政府北伐,以推翻各大军阀的统治。

  四月初,大军阀吴佩孚任命刘镇华为“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前往陕西“剿匪”,为下一步夺取关中地区做准备。

  接到任命后,刘镇华随即在河南巩义召集了自己的部队,为了确保剿匪成功,他还特地收编了当地的土匪,组成了一支超过七万人的部队,这便是“镇嵩军”。

  除此之外,镇嵩军还有着来自吴佩孚和阎锡山两大军阀的大量后勤补给和支援,而此时陕西境内的军队里,只有杨虎城所带领的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能够一战,其他部队的战斗力都偏差。

  所以,刘镇华在进入陕西境内后接连占据了数个县城,并顺利地将大军压到了西安城外。

  面对刘镇华的大军压城,身在城内的李虎臣急得团团转,但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知道城内的士兵只有不到五千人,且大都是一些留守部队,几乎没有战斗力可言。

  看着城外乌泱泱的镇嵩军,李虎臣展现出了作为一名优秀将领所具备的才能,他迅速调遣部众,将为数不多的武器装备全部配备在城墙上死守,随后紧急致电杨虎城求援。

  接到李虎臣的求援后,杨虎城没有片刻犹豫,当即在第三师的驻地三原县和李虎臣进行了一次军事会议,一同参加会议的还有我党人士魏野畴。

  会议上,三方经过商讨达成一致:务必死守西安,以此策应北伐。

  杨虎城在会后带领三个旅从三原县赶赴西安,和李虎臣一同在城内指挥作战。

  为方便统一调度,杨虎城将城内的一万守军改称为陕军,选李虎臣担任总司令,自己则担任副司令,同时为了表达固守西安的决心,杨虎城还通电全国,表明了固守西安,歼灭匪军的志向。

  然而此时无论是李虎臣和杨虎城,还是刘镇华都不会想到这场西安战役将会以白热化的形式僵持下去,并且长达七个月。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由于李虎臣和杨虎城名字中都有一个“虎”字,以及西安古称“长安”,所以这场西安保卫战又被称为“二虎守长安”。

  守城之初,杨虎城鉴于双方兵力悬殊的现状,决定向总部请求支援,但此时国民军将领冯玉祥不在国内,其他各路军队又有着重要的任务在身,根本无暇顾及他们。

  如此一来,留给二虎的就只有城内这一万之数的将士们,以一万之数应对七万大敌,这似乎怎么看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起初,刘镇华看到西安守军只有一万时,嘴角都咧到耳根了,因为在他看来这根本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

  所以他并不打算第一时间发起总攻,而是让人在城外喊话施压,试图用兵力的差距来逼迫二虎投降,然而他的算盘显然是打错了。

  李虎臣和杨虎城都是高级将领,岂会不知道刘镇华的算盘,两人当即动员全体将士,自上而下贯彻“誓与城池共存亡”的信念,对刘镇华的屡次挑衅都言辞激烈地呵斥。

  碰了钉子的刘镇华决定发起强攻,但西安作为历朝历代的重要城池,岂是一时半会就能被攻破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刘镇华的部队中有着相当一部分土匪,这些人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对于作战的理解只有一个“莽”字。

  而二虎的部将则不同,虽然有一半都是留守部队,但怎么说也是正牌军,是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的,战斗力远非土匪能比。

  更何况此时还有二虎亲临指挥,所以面对镇嵩军的几次攻城,不到一万人的守城部队硬是连续几次都将他们击退,气得刘镇华牙直痒。

  攻城不成,刘镇华决定退而求其次,他命令将士集中火力在西安城墙的东北角打出一个缺口,然后通过缺口进城。

  这个计划进行得很顺利,镇嵩军顺着被打开的缺口发起进攻,但依旧被背水一战的守军所击退。

  几次进攻未果,刘镇华和镇嵩军的士气也一落千丈。

  屡战屡败的刘镇华决定实行围困战术,即用七万人彻底将西安城围住,并切断所有与外界联系的渠道,最后再断其水源。

  按照刘镇华的设想,以西安城内人数的规模,一旦实行围困战术后,最多只能撑住三个月,只要三个月一过,就不愁二虎不会投降。

  然而事实证明,刘镇华还是低估了二虎和一万守城将士们的决心和意志。

  面对刘镇华的围城战术,李虎臣和杨虎城也是吃了一惊,因为西安城内不只有他们这些军人,还有众多的平民百姓。

  也就是说,刘镇华围城的行为,是置无数西安百姓的生命于不顾的疯狂。

  在如此险恶的局势下,李、杨二人下令,不准士兵与百姓抢夺粮食,并采取计口授粮、救济难民等措施,想方设法地克服困难。

  但粮食总有耗完的时候,到时候又该如何是好?杨虎城想了又想,决定带领一支队伍趁着夜色突围。

  这天夜里,杨虎城率领一支几十人组成的队伍,向着东北角摸黑而去。

  这里是之前被镇嵩军打开的缺口处,刘镇华在决定围城后,便没有在这里派重兵把守,他自大地相信二虎不敢带兵突围。

  约莫几个小时过后,杨虎城带领将士来到缺口处,几名士兵趁着夜色钻过缺口,就在其他几人钻过缺口时,一名镇嵩军士卒发现了几人。

  随后便是几声清脆的枪响,那名士卒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迅速击毙,然而这声枪响在宁静的夜里是如此的刺耳,以至于不远处的镇嵩军被惊动,这次突围也被迫终止。

  突围失败后,刘镇华立刻派重兵把守缺口处,彻底断绝了二虎突围求援的意图,而随着粮食逐渐耗尽,等待守军的将会是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李虎臣只得忍痛将自己的爱马“黑老虎”杀掉,然后分给众人食用。

  杨虎城也被迫下令,将全军的战马悉数杀死,分给城中的百姓们食用,至于士兵们则只能搜刮野菜树皮等充饥。

  靠着战马和野菜,守军和百姓们硬是坚持了几个月,然而这终究只是应急之策,战马再多也会有消耗殆尽的时候,而援军迟迟无法抵达,似乎这已经是一场死局。

  最让二虎感到棘手的是,此时距离冬天已经不远了,一旦入了冬且天气转冷,而援军又没有抵达的话,那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为了解决危局,西安城内的我党人士也在焦急地思索着。

  中共西安地委积极帮助守军筹备粮食,同时发动学生上街活动,进行宣传鼓励和救济。

  魏野畴等我党人士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乔装打扮出城,前往华县等地组织农民武装,以此来对抗镇嵩军,希望能够削减刘镇华的力量,来给城内的守军争取机会。

  时间来到8月上旬,此时距离西安被围已经过去了四个月,不少百姓都因缺粮而被饿死,就连守军中也陆续有将士被饿死。

  此时,渭北陕军推举姚振乾为总指挥,从咸阳出发营救西安。

  在姚部的配合下,李虎臣带领守军摸黑出兵,给刘镇华来了个猝不及防,守军得以成功夺取城西北角的大白杨村。

  然而西安的围困仍旧没有解决,眼看局势进一步恶化,刘镇华也约莫着守军应该无法再坚持了,便打算诱降。

  9月初,镇嵩军的一个连长在进攻时,和一名认识的守军连长密谈,两人约定于17日晚上献城。

  随后,这名守军连长立刻来到杨虎城面前“自首”,杨虎城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机会,当即决定将计就计,打算利用“献城”机会将刘镇华部引诱出而后歼灭。

  17日晚间,李虎臣和杨虎城带领守军悄无声息地转移到西北角的一座寺庙周围埋伏。

  约莫十一点左右,刘镇华部果然如期而至,一共有三个旅携带着大量的攻城工具前来。

  在对了暗号之后,镇嵩军随即搭开云梯,排成队挨个爬梯进城,谁知道上去一个就被守军立刻缴枪制服一个。

  杨虎城将计就计,一共引诱了一百余名镇嵩军的士卒,此时那名连长才察觉到了不对劲,但为时已晚,等待他们的是密如雨点般的火力。

  突袭之下,镇嵩军乱作一团溃不成军,几百人争相逃命,竟然彼此踩踏!此时早已埋伏好的守军趁势出击,给了镇嵩军强力一击。

  是夜过后,守军缴获长短枪共计六百余支,镇嵩军损失惨重,这一战也是自西安被围以来,守军取得的最大胜利。

  刘镇华得知失利后,又致电吴佩孚请求空中支援,他本以为吴佩孚会派遣一支空中支队前来助战,不料等来的却只有一架小飞机!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架飞机仅仅是在西安上方盘旋许久,在扔下无数的传单和两颗小型炸弹后便匆匆离去,还在返程途中坠毁了!

  这可直接把刘镇华气得嘴都歪了,但也不敢对吴佩孚说什么,只得继续朝着西安城内喊话。

  不久后,刘镇华又大肆扬言,声称吴佩孚将会给他送来24厘米口径的大炮,届时将会用大炮轰开城墙,西安将会彻底沦陷!

  然而刘镇华一连等了十天半个月,也没等到吴佩孚给他送的大炮,李虎臣和杨虎城也早已看出刘镇华不过是在虚张声势,随即利用这点狠狠地反击,直接把刘镇华气得火冒三丈却没有丝毫办法。

  时间来到10月,此时西安城内的粮食已经几乎全部耗尽,就连野菜、树皮都被饥饿的百姓搜刮一空,甚至有的百姓开始吃观音土充饥,城内每天都有上百人被活活饿死。

  看着眼前的惨状,杨虎城万分担忧地说道:“如果援军再不来的话,我们就真的只能拼死一搏了,只是可惜了这城内的百姓们,都会成为刘匪徒的刀下亡魂啊……”

  随即,杨虎城冲上城墙,朝着守军大喊:“我们誓与西安城共存亡!如果城外据点失守,那就退守四关,四关失守则固守大城,大城再失守就退守皇城、钟楼,若最后钟楼失守,最后的幸存之人可在钟楼处找我杨虎城的尸体!”

  伴随着杨虎城的振臂高呼,守军将士们也群情高涨,“誓与西安城共存亡”的呼声经久不息,似乎是他们的宣泄,也像是最后的遗言。

  幸运的是,同样是在十月初,冯玉祥任命孙良成为援陕总指挥,命其率领第三路军直奔西安营救,只不过此时城内的李虎臣和杨虎城二人并不知晓而已。

  半个月后,孙良成部抵达咸阳,来不及多想便向着西安进发,但几次抢渡渭河都被刘镇华率军击退。

  几日后,冯玉祥麾下的方振武部、吉鸿昌部、孙连仲部等相继赶到,西安之围即将迎来结局。

  或许是察觉到了大势已去,刘镇华决定对西安发起最后的总攻。

  11月27日,刘镇华率领数万镇嵩军,向着西安发起进攻,李虎臣和杨虎城早在孙良成部抵达时便已经得知援军抵达,只要抗住刘部的第一波进攻便可,只待援军一到战场,刘镇华和镇嵩军便不攻自破。

  随即,二虎带领残余的守军将士,拼死抵抗着敌人的进攻。

  一连打退几次进攻后,刘镇华再也无力发起攻击,恰逢此时孙良成兵分三路,从三个方向疾驰而来,向着镇嵩军发动总攻。

  在多方的夹击之下,刘镇华自知无力回天,慌忙带着一些心腹向东逃窜而去,镇嵩军也在孙良成部的围攻下溃不成军,被彻底击溃。

  而随着刘镇华的逃离和镇嵩军的溃败,这场长达八个月的围困战终于结束了,西安在被数万人围困八个月后,终于能够再次畅快地呼吸,然而那些被饿死的百姓和士兵们,却永远地留在了那场围困之中。

  1926年11月28日,冯玉祥援军解围,西安重见天日。城内所见,树无皮,草无根,人无颜色,满目疮痍。守城期间,由于断粮,死难军民达4万多人。祭奠那日,西安城内,万人空巷,举城哀悼。次日,男女老少,负土筑坟,从草滩到西五路之间,肩担车拉,人流滚滚。两座坟茔所在之处,被命名:革命公园。纪念烈士,永志不忘。陕西人民为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正如杨虎城当时所说的16个字,“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

  西安之围结束后,李虎臣和杨虎城两位将领受到了西安百姓的爱戴,人们在城内修建了革命公园来纪念两人和这场围困战。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无处安放的爱情那一季的莲花开落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