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故事大全 > 情感故事 >

李自成与多铎的潼关决战

时间:  2025-08-17   阅读:    作者:  刘金兵

  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一,在攻入北京一月之后,李自成率领六万精兵,与驻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于一片石展开决战,吴三桂仅仅坚持一日便支持不住,眼看胜利在望,无奈吴三桂投降清摄政王多尔衮,打开了山海关,并与清军联手,这才击溃了闯军刘宗敏部。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回北京,此时闯军还有三万余人,在急匆匆再次举行登基仪式后,于四月三十日逃往陕西,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

  多尔衮觉得这是剿灭李自成的好机会,于是严令吴三桂等清军将领追击李自成,闯军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战,一度重创清军,但是这并没有让清军罢休,终于于五月初二日在定州清水河,大败李自成,闯将谷可成阵亡。

  五月初三,多尔衮入主北京城, 立即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攻打南明,一路由阿济格率领攻打李自成军。七月李自成军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李自成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此时虽然闯军兵员流失严重,但是在对战清军的部分战役中仍然打得有来有回,甚至占据优势。

  1644年十月,一支军队正在位于中州的怀庆府内追亡逐北。这支军队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曾遭遇了接二连三的失败。先后失去了包括京师、太原在内的整个华北地区。势力一下子回到了年初的起点。但随着这轮反攻的进行还有谁敢忽视这个在中原地区屡屡击败各路明军的大顺军呢?

  1644年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年,三个政权兴亡绝续,经过血与火的角逐最后胜利的却是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清政权。在这场权力争斗中最具有决战性质的战役非潼关之战莫属。而这场战役的起点却从前文的怀庆反击战开始。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四月二十三日,清军在与吴三桂军的配合下击败了刚刚占领北京势力达到巅峰的大顺军。但此战大顺军虽然失败但实力犹存。

  在击败李自成之后,清军主力却没有迅速追击而是转入了对京畿的肃清扫荡。而作为战败的一方,李自成也一路西逃回到陕西。但这时原先归附于大顺政权的地区相继“反正”。其中就包括原明军的总兵姜瓖和唐通。十月十九日,多尔衮任命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从北路进攻李自成。在西征的同时清军也开始南征,在几天后多尔衮任命多铎为定南大将军进攻南明政权。

  与此同时,收缩兵力的李自成也开始反攻。

  公元1644年十月四日,大顺军从山西垣曲东下河南怀庆府,连续攻克济源、孟县,兵锋直指怀庆府城沁阳。在此后的短短数天内就集结了多达七八万人,兵锋直指怀庆。大顺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济源、孟县。

  怀庆总兵金玉在得知济源被围的消息后迅速增援,但因寡不敌众,这支清军在柏香镇被大顺军全歼,总兵金玉,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在内的22官佐和1755名士卒阵亡。正当李自成准备扩大反击时却得到了清军将从塞外杀来的消息,遂决定终止反击。主力北上陕北准备与清军北路军进行决战。

  十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的多尔衮也得知怀庆战败的消息,他立刻调整部署,命令多铎终止南下全军向西进攻先消灭李自成。

  十二月上旬,多铎率2万八旗兵从孟津渡过黄河,连破洛阳、灵宝等地,十二月二十二日,进抵潼关20里外扎营,等候后续汉八营携带红衣大炮,李自成获知清军将攻陕北的消息后,就陆续把军队北调,直到多铎率领清军抵达潼关时,才发现已经陷入被南北夹击的困境。李自成于是临时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在潼关,先将多铎吃掉,再回援被阿济格包围的大顺首都西安,陆续增兵之下,潼关已聚集八万闯军,战争一触即发。

  十二月二十九日,战场上的平静被打破了。大顺军主力在抵达了潼关后刘宗敏率军出战。大顺军先是据山为阵与清军对峙。

  清军毫不示弱向大顺军发起攻击。刘宗敏也率军迎战,两军交战良久,事后清军的战奏报上说“斩获过半”。但吊诡的是一向以野战擅长的清军在这一战后却拒绝野战转入了全面防御。从这个情况来分析清军的首战也并非自己说得那样轻松。

  五天之后,李自成下令对清军大营发动强攻,由于潼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不适合大兵团展开,作为进攻方刘芳亮带领千余精锐向清军大营发起猛攻。清军也从正黄、正红,镶白,镶红、镶蓝五旗中每个牛录抽调护军一名向大顺军发起反击,而这支精锐的护军加入战斗后依然没有改变战场上的态势。清军只得再次派兵增援,贝勒尼堪亲自率领一支清军加入了战斗,才瓦解了大顺军的攻势。李自成得知刘芳亮军失利之后,亲自率军发起攻击,多铎也调遣镶黄、正蓝、正白三旗士卒发起反击,在清军的顽强反击下李自成这轮攻击又宣告失败了。这一战之后,李自成决定改变战术进行夜袭。但面对防卫严密的清军,大顺军连续两天夜袭都宣告失败。正月初九,清军等待多时的红衣大炮终于到达了战场。一起到来的还有固山额真阿山、马喇希所率领的援军。

  李自成看到清军援军到来之后立刻命令“凿重壕,立坚壁”加强防守。这说明久经战阵的李自成对于红衣火炮并非一点认识也没有。

  但李自成还是低估了红衣大炮的威力,正月十一日,清军对潼关发起总攻,清军火炮齐发,潼关城很快就被红衣大炮炸开了一个缺口,清军士卒迅速从这个缺口向潼关冲击,大顺军也向清军发起反击,大顺军先以三百骑兵发起冲击,但被尼堪击败,李自成又出兵攻击清军侧后,遭到清军的阻击,又失败。照着这个情况清军已经是胜券在握了,但事后的奏折中却有一个细节表明清军在这一天并没有取得胜利,而是在数日之后因为马世耀的投降才占领潼关。由此可以推测在正月十一日的战事中李自成的大顺军依旧稳住了防线。

  真正促使李自成撤退的是北路的清军,在潼关之战打响之时阿济格已经率军入塞,由于大顺军主力聚集在潼关北线的兵力极为有限,1644年十二月清军攻克延安重创了李过所部,在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军屠戮了李自成的家乡米脂。兵锋这时正全力向西安进发,意图前后夹击消灭李自成。形势极为危急,得到这个消息李自成立刻终止了潼关之战撤向西安。两天后,潼关守将马世耀投降清军,潼关失陷。至此,这场清顺之间最重要的决战就落下帷幕。

  而这一战清军虽然对外号称胜利,但最终战果也不过是仅仅歼灭马世耀的七千守军,并未彻底消灭李自成的主力。

  但此战之后李自成却在战略上彻底失败,正月十三日李自成大军撤出西安向河南撤退再次变成了“流寇”状态。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这一场关乎两个政权命运的决战早在战场之外已经决定。清军最大的优势并非其自夸的“弓马骑射”,也非姗姗来迟的红夷大炮,而是清廷极为大胆的战略谋划。

  清军在一开始的战略中并非两路进攻。而是由阿济格的北路军从陕北进攻关中。这样的进攻路线和大明王朝两百年来对抗蒙古骑兵的路径几乎一模一样。只要李自成手里有足够的机动力量,阿济格的骑兵就会在陕北山地中和大顺军陷入苦斗。那时北路战事可能会陷入旷日持久。

  但在李自成发动反击之后,清军果断中止南征。从原先的一路进攻变成了两路夹击。在清军改编战略之后,李自成却陷入犹豫。很长时间里无法做出打击南路还是迎击北路的决定。

  当然李自成也只有先南后北,因为潼关天险一丢失整个关中就门户洞开,那样在陕北打得再好也无力改变整体局势。但如果在南线取胜,李自成就能乘势再次席卷中原。但李自成如意算盘打得太精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在具体的战斗中清军在北线打得极为艰难,大顺军将领李过就在延安地带与阿济格的北路军大战了二十多天。南线清军占领灵宝,一下子就控制住了战场主动权。导致南线的决战,李自成的兵力优势完全无法发挥。战争变成了双方单兵素质和战术指挥上的较量。

  正月初四的战斗中,大顺军表现出不弱于清军精锐护军的战斗力,但却因为己方增援不及时而功亏一篑。这一战充分暴露了大顺军在战术配合上的短板。

  大顺军的短板还不仅仅在战术和士兵素质上,更体现在兵种建设上。在清军红夷大炮的打击之下,作为坚城的潼关立刻就被清军打开突破口。而大顺军却没有反制措施。

  面对新对手清军,大顺军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在一个层次。大顺军使用的火炮都是缴获明军的。很显然大顺军并没有火器制造能力。而清军却已经具备了完备的火器生产能力,无论是低端的火枪火药还是最高端的红夷大炮清军均能量产。

  在作战中红夷大炮并非无坚不摧的。合理的运用战术手段保守战略要地,在明末辽东战场上已经并非新鲜事。但李自成却并未做到。相反却以北线告急轻易撤离潼关。随着潼关的失陷,关中的陷落也不可避免。

  潼关之战自此结束,八万农民军对两万八旗军以农民军惨败收场。

  潼关之战中农民军虽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在军队素养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野战中被当时世界一流的清军暴打,集优势兵力围歼清军的算盘落空,阿济格的进军神速也让李自成不得不放弃潼关,农民军还忽略了热兵器对于那个时代的意义,火炮的出现让守城战成了一个笑话。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无处安放的爱情那一季的莲花开落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