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经典文章 > 伤感文章 >

湖光山色里的苏轼身影

时间:  2024-11-10   阅读:    作者:  快乐一轻舟

  第一次到西湖,与同行十二人一起,从“曲院风荷”旁边,坐游览船,在湖面上游了一圈。船上看湖,秋水潋滟,秋色映湖。山色、岛色、塔色、堤色、桥色、楼色,皆醉卧在秋水烟波里。下了船,再坐观光车,绕着湖岸兜了一圈。移车换景,西湖十景,各有韵致,排闼而来,转瞬即过,颇有虚幻之感。

  车过苏堤,依然回到“曲院风荷”一旁。下了车,说了一声:“不脚踏苏堤,走一走,我不甘心。”遂与众人(包括我夫人)暂时告别,独自一人,沿着苏堤,又往南走。

  苏轼,是我十分崇拜的偶像。苏堤,又是在他的精心指导之下修筑而成,是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最好见证。三公里的苏堤,每一米,都铺垫着他慈悲爱民的情愫。苏堤六桥,每一座,都砌筑着他造福百姓的心意。苏堤两岸美景,处处有苏轼描摹的诗情画意。

  第一次来苏堤,不脚踏实地在苏堤上走一走,既对不起苏堤,也对不起苏轼,更对不起我自己。

  一个人,一步一步,在长堤上缓行,在浓荫里漫步。一步一画,人在画卷中,真切实在,比起在车上的浮光掠影,自然更令我沉迷痴醉。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被称为人间天堂,首在西湖之美。西湖之美,美在十景,十景之首,苏堤春晓。春风拂堤,新草染绿,杨柳青烟,桃花、海棠花、芙蓉花、紫藤花等等,红粉白紫,争奇斗艳,自然美不胜收。

  我来西湖,时序晚秋。晚秋苏堤,秋色连波,不输春晓。堤道两旁,桃树苍虬,叶绿转淡,夹道成穹,光影斑驳。行走岸边,只见草地碧绿,岸柳抚水,淡绿浅黄,鸟声啁啾,天籁和鸣。望湖中,大龙船、小游艇,来往穿梭,搅动一湖涟漪。湖中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连同对岸更远处的孤山,楼外楼等楼台亭榭,白堤上的断桥、西泠桥、锦带桥,与连绵起伏蓊蓊郁郁五彩斑斓的树色融合一起,是人文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古典而清新,醇厚而美艳。

  二

  恍然之间,仿佛望见苏轼正和友人泛舟,轻衣薄衫,酒意微醺,朗声吟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之爱西湖,犹如痴情男子热恋美人。

  此诗并非他修筑苏堤时所写,而是十七八年前——他第一次到杭州任通判时,与友人畅游西湖所写。

  他到西湖任通判,其实是被排挤出京城。那一年,他上书议论王安石变法的弊病,得罪了王安石,于是,王安石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述苏轼“毁谤朝政”的过失。苏轼被迫自请出京,被授杭州通判。虽然官场失利,但是,到了濒临钱塘江畔的杭州,他多次畅游西湖,且写下很多咏赞西湖的诗词。这首诗,是最佳之作。西湖之美,让他赏心悦目,应该会或多或少淡化他仕途艰涩所带来的心理阴影。

  恍然之间,似乎又看见苏东坡,短褐赤足,大汗淋漓,与许多士卒百姓一起,在西湖,清淤除草,修筑长堤。这场景,发生在他第二次到杭州。

  他第二次到杭州任知州,依然是因为议论朝政被排挤,不得不自请外放。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反对新政,是因为直陈旧党执政对新法一概否定而且依然贪腐盛行的时弊,又遭到新党排挤。在新旧党争之间,苏轼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政治见解,而其独立的政治立场,使他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使他又一次被迫远离京城。

  第二次到杭州之前,苏轼曾经辗转密州、徐州、湖州,每到一处,为官一任,即造福一方。尤其是在徐州,正赶上黄河决口,洪水汇聚城下。苏轼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手执畚箕铁锹,修筑一条东南长堤,阻挡滔滔洪水。淫雨霏霏,连日倾泻,露出水面的城墙,只有三层木板那么高,个别地方,还出现缺口。苏轼临危不惧,搭建小草屋,日日夜夜,守护在城墙上,率领官吏,分别堵塞缺口,终于保全了徐州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人生准则。

  但是,旧党制造的“乌台诗案”,让他坐牢一百零三天。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暴雨狂作,“穿林打叶”“竹杖芒鞋”,依然“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一波又一波的磨难,并没有泯灭他仁政爱民的理念。所以,第二次到杭州,他依然时刻将民生疾苦百姓安危牵系心头,并且很快付诸行动。

  元祐五年(1090)四月二十九日,他向朝廷递了一份奏章,即《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开宗明义,即提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强调西湖对杭州的重要性。接着,一一陈述疏浚西湖的五大理由:西湖有百姓的放生池,能保障居民用水,也能灌溉良田,还能调节漕运,又能以湖水酿酒增加税收。言之有理,述之有据。朝廷因之被打动,准奏拨款。

  朝廷拨款以后,苏东坡又筹措一部分经费。然后,发动军民,清理西湖,并将挖出的淤泥和葑草修筑成长堤。同时为了保证西湖水的清澈,在西湖中央的位置,设置了三座石塔,作为界限,三塔之内,百姓们不能种植菱藕。从那之后,不仅西湖淤塞问题得到解决,还有了“苏堤春晓”和“三潭印月”两个景点,苏轼,是西湖两堤三岛景观格局的奠基者。

  苏轼曾有《开西湖》一诗,诗曰: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诗中,阐明了他的务实精神,做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利民善事,不求多,重在落到实处,做一件,就要做扎实,做得“事定纷纭”。又以点带面,写了治理西湖的具体措施和后果,“尽放龟鱼”还了西湖的“绿净”之美,清除了“萧苇”“前坡”遍豁然开朗。还抒发感慨,只要抓紧当下,做了利国利民的好事,就会被镌刻在历史的“百尺苍崖”。也会感动天上的列星,跟明月一起,跳进西湖,让西湖金波荡漾。

  他的《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一诗中有诗句云:“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朅来颍尾弄秋色,一水萦带昭灵宫。”这些诗句,也是他亲历亲为参与治理西湖的最好佐证。

  元祐五年(1090)五月初五日,与上一封奏疏时隔六天,苏东坡又向朝廷递了一份奏章《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不仅对上一份奏章进行补充,阐述了很多关于西湖治理后的具体管理措施,比如在西湖上种菱除葑,新旧菱荡的课税等。又重点陈述了另一项水利工程——疏浚城内运河的重要意义和举措,分析运河屡治屡塞的原因和后果,提出了建设水闸、修建岸道等建议。奏请得到批准后,苏东坡就组织人员在杭州城内两条主要的运河——茅山河和盐桥河的交接处修建了一座龙山水闸,使钱塘江潮先入茅山河,涨潮时放下水闸,防止浑浊的钱塘江水进入运河,等到潮平水清,再打开闸门,让已经变清的茅山河水注入盐桥河。这样,可避免钱塘江泥沙直接流入作为主航道的盐桥河,防止淤塞。事实证明,他所采取的治水措施,具有可持续性,不仅保障城中百姓生活物资通道的畅通,也减轻了老百姓疏浚运河的劳役负担,实为有利民生之举。

  同年,苏轼又着手再次修缮城中已经废坏不能使用的六井,并向当年参与修缮且精通水利的僧人子珪请教,采纳子珪的建议,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将引水竹管改为瓦管,外以石槽围裹保护,延长了六井的使用寿命。

  在杭州任知州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苏轼实施了三项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而且,这三项水利工程,确保了西湖多年来水源充沛,水质清纯,水面宽阔,景色优美,让历代杭州人民得享西湖之利,得赏西湖之美。

  三

  恍然之间,似乎又看到微弱的烛光之下,苏东坡正伏案秉笔,书写奏疏。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接连上了六策奏疏。以上所提到的两策奏疏,都直陈治理西湖的具体方略和请求朝廷财政支持。其它四策,皆是请求朝廷为杭州老百姓减少赋税、拨款赈灾。

  其中,“以绢与民而收钱,又皆行滥弃捐之余,取偿倍称不实之直,赊贷抑配,以苟免一时失陷之责,即是利专自为,害专在民也”。直言不讳,指斥一些地方官吏为了讨取朝廷的欢心,保住自己的官位,不计百姓死活,想法设法,征收官税,“利专自为,害专在民”,至今读来,都让人振聋发聩。

  他也知道,他的奏疏,必定与朝廷有关部门某些人所采取的一些政策有冲突,从而伤及他们的脸面和利益,他依然凛然大义,忠直不改,坦然直白:“臣自以受恩深重,每有所见,不敢不尽。今者上忤执政,下忤户部监司,伏望圣慈愍臣孤忠,不避仇怨,特乞留中不出,以全臣子。”即使上面得罪当朝执政,下面得罪有关部门官员,他也要为民请愿,据理力争。“臣屡犯天威,无任战栗待罪之至。谨录奏闻,伏候敕旨。”即使屡犯天威,随时有降罪之险,也无所畏惧。

  不仅如此,他还想尽各种办法,将减轻赋税赈济灾民为百姓寻医问药等利民便民的措施落实到实处,真正让杭州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改善了生存环境。

  他秉持的,就是民贵君轻的“民本”理念。“民本”理念,是他的精神支柱,也给了他执政为民的勇气和动力,驱使他在不到两年的任期里,为解除杭州人民的困苦,为治理西湖,六上奏疏,日夜操劳。

  西湖,见证着苏东坡不计个人名誉得失一心为民的坚定意志,见证着他为百姓纾困解难运筹帷幄的韬略和才能,见证着他坚韧不拔勤奋作为的毅力。

  所以,历代杭州人民不会忘记苏东坡,“苏堤”之名,便是明证。

  国家也不会忘记苏东坡,2019年,水利部公布了12位中国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苏东坡就名列其中。

  四

  走了一段苏堤,又走进“曲院风荷”。

  虽然深秋,看不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鲜活绚烂,但是,重重叠叠的荷叶,依然铺满一塘,大多,还舒展着浅绿,小部分,霜染枯黄。一塘浅绿淡黄,渲染着秋韵。有的荷叶,“憔悴损”,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自有楚楚动人的纤弱。而干枯的莲蓬,依然赳赳挺立,挺立着倔强。塘边松柏,绿意浓郁,远处杨柳,淡绿晕黄,荷塘之外的西湖,清明如镜。一塘秋荷,宛若织锦,铺展其中,自有淡淡的沧桑诗意。

  沧桑诗意里,又仿佛看见苏轼在荷叶和荷花丛中流连忘返,随口吟哦诗句。

  当年的苏轼,经常漫游西湖,也写下很多咏赞西湖风光的诗歌,其中,有不少描写西湖荷景的诗句。“荷叶罗裙一色裁,湖光秋月两相猜”,化用王昌龄和刘禹锡的诗句,描写出湖光秋月之中,采莲少女的罗裙和青翠荷叶融合一色,人与物,和谐相处。“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从味觉角度写荷花香气随着微风,在湖面上微微飘逸。苏东坡酷爱西湖荷韵,是有原因的,“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鱼鳖游弋,荷花遍开,放眼赏景的苏东坡,为自己带头治理西湖所带来的无限生机和美好而喜不自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走出“曲院风荷”,依依不舍,离开西湖畔,走向下一景点。一边走,一边想,如今的西湖之美,不仅仅是苏轼一人的功劳,还有也曾在杭州做过主官的白居易、杨孟瑛等人的精心策划和参与,有子珪等世世代代杭州民众的共同劳动,但是,在我心里,苏轼对治理西湖的贡献,尤其让我感动。我感动的是,他度尽劫波,初心不改,君子之风犹在,爱民之心愈浓,不惟上,不虚浮,真正的殚精竭虑,勤政为民。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无处安放的爱情少年的你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行至盛夏,花木扶疏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