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日,和孩子一起到文具店里买文具,忽然看到这样一件东西:一个小盒子里装着两节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根细铜丝,盒子上标着物理实验道具。我当时就笑了,一种亲切感立刻涌了上来——这玩意,少年时经常玩,电池都是从垃圾堆里捡的,没想到现在还要搞成专门的道具来售卖。
不过可能是我少见多怪了,一是这种道具应该已经很早就有了,只是因为我到文具店里去得太少了,没有发现而已;二则现在的手电都是充电的,电池和电珠单独卖得少,所以这种物理实验工具就只有做成道具摆到文具店里来卖了。
年少时,即便没有学物理的时候,我已经知道用废旧电池来做手电了——这项技能是跟比我稍大的孩子那里学来的,制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只要找到几节废旧电池,(农村当时用的手电都是比较大的一号电池)用比较硬的纸把它们串连卷起来,然后外面缠上胶带,买一个小电珠,用细铜丝将电珠的螺口缠两圈系紧,铜丝的另一端用胶带固定在电池的底部负极端,把电珠的底部抵住电池的正极端,电珠就亮了。
自从学到这个技能后,我便不时地光顾村子里的垃圾坑,只要见着好一点的电池便如获至宝般捡回家,不过那种已经有液体流出来的便不能用了,也不会捡回去,回去便如前法炮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灯,晚上专门把灯关掉,而打开自己制作的灯,一种快乐感油然而生。
二
那时候买的玩具几乎没有,大都自己手工制作的。比如初中的时候学会了打乒乓球,一段时间很上瘾,特别是周末便想着跟发小去打乒乓球,但是自己又没有乒乓球拍子,向家人开口要钱去买拍子,这个是断没有可能的,于是便想办法自己做。一块比较平直的木板,自己用锯子锯,用刀削,一天工夫便能制作一副乒乓球拍子,不过这种拍子太硬,而且又不能拉旋球,玩起来很不过瘾,于是便又到各家的垃圾坑去找那种很宽的橡胶轮胎,把它磨平了粘在木拍子上,虽然很难看,但是我们却玩得不亦乐乎。拍子做好后,周末便约两三个发小骑自行车到邻村小学里去打,那里面有两个水泥做的乒乓球台子,拦网也没有,中间摆着一排红砖,但这完全不影响我们的玩兴,有时候一打便是一下午,打得汗流浃背,甚至有时候玩得连晚饭都忘记了回去吃,那时候的快乐真的是简单而有趣。
那时候渴望的东西太多,但是都是自己制作来满足。村里有个叔叔善吹竹笛,我觉得如果能将吹笛子学会是多么高雅而有趣的事,于是虚心向他学艺,他简单地告诉了一些简谱的知识,然后简单告知了一些吹笛子的技巧。回来后我便用青竹子做了一个竹笛,因使用的竹子不对,那孔很难钻,而且有许多毛刺,孔之间的距离也把握不准,这样制作的一个竹笛,声音暗哑,音质很不好,音调也不准,但是于我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笛子。后来还专门从书店买了一本流行音乐的简谱,没事便吹,开始音调长短、高低、休止,都掌握得不准,但后来慢慢地却能吹出一些调子来,自己觉得很是有成就感。那时候家里有牛,早晚都要牵到田畔上去放牛,如果我放假在家,放牛便基本成了我的工作,那个时候我便带上一本书和我那自制的竹笛,看一看书,吹一吹竹笛,自我感觉很诗意。
少年时看古装武侠电视,十分欣赏里面那些琴棋书画都会的人物,那些人物往往显得潇洒、飘逸,自己也十分渴望能够拥有那些技能。但是作为一个农村的少年,哪里有条件去学那些在父母看来十分虚头巴脑的东西,所有的梦想大概都得靠自己去实现。那时候我自制了一把木头琴,把皮筋绷在上面当琴弦,但这种琴完全弹不出任何曲调,所以这个技能最后基本夭折。再后来我十分渴望得到一把吉他,因为我在学校看到同学弹吉它后真的觉得太酷了;我多次跟父母说能不能给我买一把吉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把吉它差不多得上百元),但是最终未能如愿,直到军校毕业后,我还专门买了一把红棉吉他想再次实现少年的梦想,那时候没有视频,仅仅靠看吉他谱去练习,完全没有什么进展,这让我很受打击,也渐渐失去了信心,最终将买的吉它捐献给了中队。直至现在我仍然十分羡慕那些吉它弹得很好的人,也假设自己如果会弹吉他在有些场合一定会很出彩,这实属人生之憾事,有时甚至心想如果儿子将来学乐器的话,最好也就学吉他,因为我一直认为边弹吉他边唱歌的少年实在太潇洒了。
三
至于学棋,差不多是到初中的时候才跟邻家苏老师的孙子学会。苏老师那时已经退休在家,退休前是高中的语文老师,他的儿子也在县城当了领导,他的孙子年龄比我稍小,而且是在县城读书,只有寒暑假时候才回老家,不过我们非常熟识。他拿的是爷爷的象棋,开始时我看他和别人下,同时他也教我象棋规则,后来我慢慢学会了才跟他一起玩,不过在师傅面前,徒弟想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后来上了高中,有一段时间同学中很流行下围棋,后来学会了一些基本规则便与同学相互撕杀,甚至后来渐渐有些上瘾,还借来棋谱认真学习,不过这种学棋最终也没什么段位,倒是很影响学习。至部队后,会下象棋的人不少,但下围棋的人却非常之少,转业到地方后,更是连围棋棋子都没有再摸过了,那些先后手、黑白子的规则也都遗忘得近乎没有了。
有一段时间我也曾练习过毛笔字,但也是一种自学的状态,不曾有什么好的字帖,更没有老师的指点,仅仅是凭自己的一种悟性,毛笔倒是买了几支,废旧报纸也写了好几摞,最终写出来的字不伦不类,缺乏美感,后来过年的时候写过两次对联,贴上去实在不怎么好看,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至于画画,我完全是没有这天赋的,便是让我简单画一个人物出来,也能让观者哭笑不得,而且也没人来教我,所以这门功课我就直接放弃了。
想当年,我怀着那么大的热情去学习那些东西,于内心来讲其实还是想提升自己的品味和素养,但是家庭环境,周遭的氛围,又没有人来指点,更没有专业的培训,所有的一切都全凭自己的兴趣与热情,而且自己也缺乏那方面的天赋,所以最后都没什么建树,这也大概是我们那代人的一种悲剧吧。现代人时常会谈到原生家庭这个词,以我的经历觉得,它确实对人的影响特别的大。
只是没有想到,对于文学的爱好、对于写作,我却坚持了下来。我的家族里完全都没有这种基因,我的哥哥姐姐与我性格迥异,但是我却与这种东西结缘并爱上它,这又是人生难以解释的东西。记忆里我小时候便喜欢看书,书籍还比较贫乏的年代,我什么书都喜欢拿来读,尤其喜欢上厕所的时候看书,至今农村旱厕里那种刺鼻的味道还能时时想起,上个厕所能把腿蹲麻。小学里有一次,我写了篇关于自画像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应该是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后来对于写作的热情越发不可收拾。初中的时候尝试写小说,模仿《西游记》写过一篇,太久远了已经记不起内容了。后来上了高中更是喜欢看各种课外书籍,并模仿着写。当了兵,也没有停下来……我知道很多人可以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我知道自己的才情并不怎么样,读的书还很少很少,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我有时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我们终将老去,这世界变化很快,我们能留给这世界什么呢?若干年后这世界上除了自己的子女还能偶尔想起我们,还有谁能想起我呢?文字、文章大概是不朽的,那我就留下一点文字吧。
四
少年时常读武侠小说,加之看武装古剧,因而十分渴望成为一个身怀绝技的少侠。霍元甲、郭靖、陆小凤、胡斐,都是我崇拜的偶像。碰到一位绝世高人,拥有一本武林秘笈,练就一身绝世武功,拥有一把长剑,然后可以在江湖上行走,结交一大帮豪侠,做着行侠仗义的事,这是少年时读完武侠小说后常做的梦。
当然,我不仅有成为少侠的梦想,也有成为少侠的行动。那些年的夏天,早上或者晚上有时间我便会绕着棉花地的乡间道上跑,有时候我甚至会在腿上绑上自制沙袋跑步;在屋后挖了一口半米多深的坑,没事便上下地跳,这都是为了练就电视和小说里说的轻功,不过似乎怎么练习离小说里说的那种境界都还很远。还有一种武功让我很神往,那便是点穴术,跟人对打,只需要一招就可以将敌人制服,只不过我并不知道人身上有哪些死穴,也不知道怎么练就点穴手法甚至是隔空点穴,也找不到一位高人来指点,实在是件遗憾的事。高三的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卖少林罗汉拳图谱的广告,我觉得这肯定是秘笈,于是按地址和账号汇款过去,等了很久,很少收到邮递的我终于收到了河南那边发过来的两本书,其中有一本少林罗汉拳,我看了半晌,实在看不大懂那些招式,而且那些招式的运动轨迹也弄不明白,所以那套罗汉拳也没有学会。后来要去当兵,我把那两本书送给了教我学吹笛子的叔叔,因为他也是位武术爱好者,不过他的本领似乎并不高,因而我并没有向他请教过武术。不过那时候我真的自制了一把铁剑,我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块长铁片,天天没事就在磨刀石上磨,差不多用了两个月才把那把铁剑打磨成型,这把剑弹性好,还很锋利,这让我在成为少侠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现在我意识到,在骑士小说流行的时代出现唐吉坷德不是偶然,也并不奇怪;在武侠风靡的时候,有多少少年跟我一样做过侠客梦呢?只是随着成长,我终究未能成为侠客。
我少年的快乐还与家后面的那条河有关。那条河叫长寿河,是很长的一条河,我们那的河面有近二百米宽。那时候河里污染很少,水比较清澈,那里简直就是我们的乐土。特别是夏天,每天到晚上我都会去河里游泳,因为从小就在河里游,所以水性很好,一游就是半小时,傍晚时分会有很多的小伙伴都去游泳,有时候我们就会游到河对岸,甚至偷过河对岸田里的西瓜,吃完了再很快游回来。有时候我们还会在河里摸到鱼,农人们有时候会把树泡在水里一段时间,那些缝隙里便会有鱼潜藏,运气好的话我们可能摸到好几条鱼,这样第二天家里的伙食就会得到改善。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闸,那是控制长寿河与其他河流水位的一个装置,有人在闸口装了很大的捞网,每到下雨后开闸的时候,便有很多鱼涌到捞网里,那时候便有很多人去捞,收获满满。河岸边有许多的螃蟹洞,用手扣开后,能捉到好多小螃蟹,由于蟹小肉少,那时候没什么人抓来做菜吃。河里有河蚌,有一种蚌可以用来养珍珠,后来有贩子专门来收那种河蚌,于是夏天没事时我便时常去在河里摸河蚌,一个夏天也能赚点小用钱,相当有成就感。离家不远处的河滩还长一片芦苇,在那里面可以掏鸟窝,用弹弓打鸟,捉小鱼,逮青蛙,还可以捉迷藏,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去处。有时候如果抓到鱼,我们还可能生一堆火,把鱼放在瓦片上烤,小伙伴从家里搞点调味品,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是于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
少年的我也喜欢捞鱼摸虾,既可以改善生活,也很有乐趣。春夏之交秧苗已经种下去,每到傍晚那些泥鳅黄鳝便直接跑到秧田里了,用手电照着,抄网一下子便可以将它们捞起来,运气好一晚上可以逮好几斤。下雨之后,水沟里涨水,各个水沟里都有鱼,拿上那种捞网,怎么都会有收获。有时间还可以去钓鱼,故乡遍布河湖港汊,哪里都能钓到鱼。少时还有种捞小鱼的方法,把那种菜篮子里装一点剩饭,篮子口蒙上一块布,留一个口,然后把篮子沉到洗衣挑水的河埠头,等上一两个小时再把篮子提上来便会有收获,里面会有许多小鱼,这种小鱼晒干了油炸味道极为鲜美。
五
少年时的快乐似乎相当简单,如果村里或不远的邻村晚上放电影,那天不忙的话肯定都会在吃过晚饭后去看电影,去看电影的路上零零散散都是人,一边走一边聊天,到了放映场,大家看电影的情绪那样高,武侠和打仗是大家的最爱,孩子们对里面的人物很容易就判断出好人与坏蛋的区别,看完后归家时依然意犹未尽,反复讨论着电影里的人物和情节,大家都对这种生活似乎有种满足感。平时较少去县城,偶尔去次县城,哪怕只是吃到一个肉包子,也会感到很幸福。
我们的少年没有电子产品,买的玩具也少得可怜,物质生活还比较贫乏,便是到县城里的机会也很少,也没有去过大城市,但是我们不缺少快乐。每一个时代的少年都有自己的快乐,在少年时,我们不需要承担很多的压力,我们还没有去尝到人生的艰难与苦味,我们需要的很容易得到满足,我们的乐趣也很简单……少年不识愁滋味,因而少年是快乐的。
当然,少年时光不光有乐趣,也有辛苦、彷徨和自卑。每到假期,便有许多的农活要干,锄草、挑粪、插秧、打农药、捡棉花、割谷割麦……放牛那是最轻松的活,有时候真的累到想逃避,抱怨为什么出生于农村。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家里时常的一种压力——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那就在家里种田,或者出去打工,无形之中也增添了少年的烦恼。至于自卑感,主要还是来源于跟生活优越的同学和儿时朋友对比所致,这种对比已经让少年感到了社会的不平等,从而对未来既有期待又有恐慌。不过我们总是选择性地记忆或遗忘,那便是记住了美好的而遗忘了不好的,这真的很奇怪。
当我们时常沉浸于回忆,或是对未来充满期待时,那可能是我们对当下并不太满意;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这种心态也说明了我们曾经有过值得纪念的经历,或者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时光如梭,过去不可追,不可复制,不可改变,在那残存的记忆里保留着着那么多少年的美好,恰恰说明了少年时代本来就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它甚至和时代无关。
无论时光怎么漫长,回忆起来,总觉得,少年的时光很鲜活,仿若在眼前。有人说,这是还没有衰老,我同意这个说法。童心童趣,也是我们现今生活的调味品。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