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下河东》是一出经过整理改编的优秀传统剧目。
《下河东》中的赵匡胤、呼延赞、刘钧,历史上真有其人。赵匡胤下河东,打北汉,历史上也真有其事。现在,人们将山西运城地区叫做“河东”。其实,唐朝以后,“河东”是指整个山西全境。宋金时,山西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北路就是太原一带。北汉建都太原。打北汉,就是打太原。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河北涿州人。他原是五代后周禁军的最高将领,是个武将,戎马一生。后周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周世宗柴荣。他死后,传位于七岁的儿子。赵匡胤乘机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位,建立了北宋,当时他才33岁,在位17年。
他当皇帝后,南方还有南唐、后蜀等9个割据政权,北方还有辽国、北汉。他制定了先南后北的行动计划,先平定了南方的9国,然后就集中力量攻打北汉。历史上,赵匡胤曾经三次攻打北汉(太原),都未成功。第二次攻太原时,他用汾水灌了太原,攻了5个月,没有攻下来,只好罢兵而回。第三次,他兵分五路攻打太原,进展顺利,但快要胜利时他突然暴死,死时才50岁。他死了三年后,他弟弟赵光义(宋太宗)才打下太原,消灭了北汉。赵光义攻下太原后,先用大火烧了晋阳城,第二年又用汾水、晋祠水灌了晋阳城。赵匡胤打太原时,北汉的皇帝是刘崇,刘崇死后他儿子刘钧继位。赵光义打太原时,北汉的皇帝已不是刘钧,而是他的养子刘继元。当时杨继业也在太原守城。
北宋时期河东刘钧来犯,赵匡胤听信奸相欧阳芳之言,命其为帅,亲征河东。两军对垒,欧阳芳设计,斩杀了先行官呼延寿廷。
刘钧围困御营。赵匡胤被困河东,孤立无援,一夜愁白了头发。幸得呼延寿廷之女金莲回罗家山与母报信。噩耗传来,呼延夫人罗氏气恨异常,意欲兴动干戈,报仇雪恨。但她想起丈夫生前的嘱咐,终以国事为重,当得知赵匡胤被困河东时,毅然以大局为重,领兵挂帅,驱寇救驾,铲除奸佞。率兵救主,解河东之围,救赵匡胤于水火。
有人问从何发来人和马,
咱本是边关重镇罗家兵。
若是有人来拦道,
原原本本说分明。
一不为封赠,
二不为功名,
为只为驱寇锄奸发救兵,
喋血赴国难,
浩气贯长虹,
四方定然起义愤,
助我粮秣下河东。
赵匡胤羞愧万分,斩杀欧阳芳。最后,君臣冰释前嫌,获胜而归。这出戏是根据晋剧传统戏《白龙关》《下河东》两出戏改编的。
晋剧传统戏《龙虎斗》,就是《下河东》的后半部。原来的剧情是:呼延寿廷的儿子呼延赞把赵匡胤打下马来,赵匡胤头上竟飞出一条龙来。等赵匡胤欲杀呼延赞时,呼延赞的头上也出现了一条虎形,结果,赵匡胤收了这员“虎”将,这就是《龙虎斗》剧名的来历。幼年时曾在家乡看过晋剧《龙虎斗》的演出。其中的某些情节,显然带有迷信色彩,后来知道在剧本改编时有人将这些情节删掉了。
经过60余年的演出,《下河东》已成为在黄河流域家喻户晓的名剧,众口传唱至今。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