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收群言,其务当1而已。诚使贵且信者,其言非必不可以听也。贱且疏者,其言是则必可舍乎?否也,期为有补于治而已。夫然则岂惟上之失得可质焉2?天下之邪正举白3矣。
昔舜之达四聪、明四目也,故元凯在下不能抑4也,四凶在上不能盖5也,其治由此而已。昧者6反此,喜是其所用7,不广听,于其所忽,杂然当否莫有主也8。岂惟上之失得不闻焉9?天下之阴狡者举进矣。秦之敝以斯、高,汉之莽、禹,晋以荀、贾,唐以牛、李、裴、卢,其大效然已10,可不惩欤11?
或曰:“不已察耶12?”曰:“绳其大慝,纾其小过13,诛其实,弛其文14,何察焉?”噫!吾有为而言之也15,使贵且信者皆得其人,兹说其不可以已耶?
1务当:一定要恰当。
2夫然则岂惟上之失得可质焉:要是这样的话,岂止是君上的得失可以有照鉴。
3举白:清清楚楚。
4不能抑:压制。
5不能盖:掩盖。
6昧者: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
7喜是其所用:认为自己所任用的人是恰当的。
8杂然当否莫有主也:本来有问题的,却没有人主动提出。
9岂惟上之失得不闻焉:哪里只是君上的失误自己不能够清楚。
10其大效然已:大的方面就是如此。
11可不惩欤:怎么能不借鉴呢?
12不已察耶:不是已经考察了吗?
13绳其大慝,纾其小过:惩罚犯了大错的人,宽恕犯了小错的人。
14诛其实,弛其文:讲求实际,而远离那些花言巧语的人。
15吾有为而言之也:我已经提出过观点。
曾巩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谈到了一个言的问题,我们知道在孔老夫子教学的四个科目之中,首先第一条是德行,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德行都是最最重要的,所以它排在第一位。那么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言语了,因为言语也非常非常重要,大到“一言可以兴邦”,小到我们一句话不对,就可能很伤人的心,所以我们在俗语当中常听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正是说的说话的问题。我们中国古人还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都是非常非常有智慧有道理的话,告诫我们这些后代子孙说话一定要注意,搞不好一个单子就签不定了,一个生意就搞砸了,甚至连脑袋都保不住了,这都在一句话上,这是我们要注意的。而曾巩在这篇文章中说,只要是对治理天下有利的意见,不管是“贵且信”者提出的,还是“贱且疏”者提出的,都应当采纳,这才是正当的做法。这样做,不仅使主上的作为是得是失得到验证,而且也可以使臣下的邪正曲直举而大白于天下。接下来再以历史事实为例,进一步论证了君主收听群言要务当的重要性。正面以舜为例,说明正因为舜能聪慧明达,广开四方视听,取言务当,所以,能使有辅弼之才者如当时一些名臣,虽处于下位,也能得到舜的赏识提拔,成为舜的辅佐大臣。接着再说明不懂得这种道理的君主,做法与此相反。这样做的结果,使君主看不到自己所为的得失正否,也就无法辨别臣下的贤佞邪正,而阴险狡黠之辈,就会乘机竞进。最后事先提出君主对待臣下的原则,要惩其大恶,略其小过,责罚要符实,法令要宽简。继而表明自己写这篇文章是“有为而言之”。这些是我们在学习时应该注意的。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