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启:辱书勤勤教我以义命之说1,此乃足下忠爱于故旧,不忍捐弃而欲诱之以善也。不敢忘!不敢忘!
虽然,天下之变故多矣!而古之君子辞受取舍之方不一,彼皆内得于己有以待物2,而非有待乎物者也。非有待乎物,故其迹时若可疑;有以待物,故其心未尝有悔也。若是者,岂以夫世之毁誉者概其心哉!若某者不足以望此,然私有志焉。顾非与足下久相从而熟讲之,不足以尽也耳。
多病无聊,未知何时得复晤语。书不能一一,千万自爱。
1勤勤教我以义命之说:殷勤地教导我关于义理天命的道理。
2内得于己有以待物:自己心中有所得了,然后等待外面的时机。
王安石这篇文章其实主要谈的就是他所主持的变法问题,我们知道当时的情况的确需要变,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对侵略者的臣服,这是一个大问题,打不过别人就只得称臣,只得每年进贡大量的岁币,这当然是当时的学者们、文人们所不能够赞同的,但是有宋一代都采取一种压制武功的方式,所以没办法,就只能给别人送钱了,这确实是当时的一个大问题,所以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其实还是在经济、在财政问题上。其他的都并不是严重的大问题,这是范仲淹等名臣早已经看到了的,而王安石在这里探讨的问题则是一个“变”的问题,关键就在如何变的问题。王安石首先是以委婉的言词,点明已收到李资深的来信。接下来则是针对李资深的思想责难进行驳复。大意说,天下意外的变化或事故是很多的。古之君子对待变故所采取的各种办法尽管不同,但他们都是自己内心先有思虑和预见,然后来适应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而不是消极地任其变化,受客观事物的摆布。不受客观事物摆布,“故其迹时若可疑”;“有以待物”,以预见适应客观事物,“故其心未尝有悔也”。“内得于己有以待物”和“未尝有悔也”两句,严正而力胜千钧,充分表现了王安石实行新法无所顾忌的坚决态度,以及实行新法以富国强兵的信心。王安石善于观察事物和预料事情。他的新法刚刚实行,怨谤便纷纭而至。然而,他却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王安石赞古之君子,正所以见贤思齐,表达个人的心愿和志操,亦即所谓“私有志焉。”从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安石的变法思想所在,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