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论者曰:“惠者轻与1,勇者轻死。临财而不訾2,临难而不避者,圣人之所取,而君子之行也。”
吾曰:不然!惠者重与,勇者重死。临财而不訾,临难而不避者,圣人之所疾,而小人之行也。
故所谓君子之行者有二焉:其未发也,慎而已矣;其既发也,义而已矣。慎则待义而后决,义则待宜而后动,盖不苟而已矣。《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动3。”言动者贤、不肖之所以分,不可以苟尔。是以君子之动,苟得已则斯静矣。故于义有可以不与不死之道,而必与必死者,虽众人之所谓难能,而君子未必善也4;于义有可与可死之道,而不与不死者,虽众人之所谓易出,而君子未必非也5。是故尚难而贱易者,小人之行也;无难无易而惟义之是者,君子之行也。
《传》曰:“义者,天下之制也6。”制行而不以义,虽出乎圣人所不能,亦归于小人而已矣。季路之为人,可谓贤也。而孔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7。”夫孔子之行,惟义之是。而子路过之,是过于义也。为行而过于义,宜乎孔子之无取于其材也。勇过于义,孔子不取,则惠之过于义,亦可知矣。
孟子曰:“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盖君子之动,必于义无所疑而后发。苟有疑焉,斯无动也。《语》曰:“多见阙殆,慎行其余8,则寡悔。”言君子之行当慎处于义尔!而世有言孟子者曰:“孟子之文,传之者有所误也。孟子之意当曰:‘无与伤惠,无死伤勇’。”鸣乎,盖亦弗思而已矣!
1惠者轻与:有恩惠的人轻易给予。
2临财而不訾:看到财货而不取。
3吉凶悔吝生乎动:事情的好坏都在变动之中。
4虽众人之所谓难能,而君子未必善也:即使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君子也不一定做得好。
5虽众人之所谓易出,而君子未必非也:即使是一般人容易做到的事,君子也不一定会认为那是错的。
6义者,天下之制也:义,是天下一切行为的根本法则。
7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路由比我勇猛,但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8多见阙殆,慎行其余:阙殆,疑惑。除了疑惑的地方,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都要慎重地去做。
王安石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的是勇敢地问题和仁惠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勇敢和爱心的问题,同样的,这也是人人本来具有的,为什么呢?那就是因为爱心和智慧是每个人本来具有的,有了爱心,所以有同情心,而有了智慧,所以能够认清事实的真相,一旦认清了事情了,自然也就不害怕了,所以自然也就有了勇敢了。而一般人之所以畏首畏尾、瞻前顾后,那就是因为不了解事情的真相,被一种未知所恐惧,总是在担忧、害怕,一天到晚患得患失,这种人生活当然是很痛苦的。而我们现在许许多多的人就正是这样生活的,每天生活在烦恼和忧虑之中,原因就在于没有智慧,不明白事情的原理和真相,所以才被外界的风吹草动搅得不得安宁,因为心不清净,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心越乱就越没有智慧,越不能冷静,考虑问题自然越不周到,越容易出错,而下次做事的时候就越是害怕这个、害怕那个,这样心就更乱,这样下去自然就是忧郁症、自闭症,等等病症都出来了,这是我们今天的人非常可悲的事情,就在于没有智慧,所以我们都应该求取智慧,而智慧是我们本有的,只有我们足够清净,足够冷静,智慧就自然显现,不慌不忙,做事反而能做的更好,就是这个原因。特别是向历史学习,向古代的智者学习,真正做到他们所说的那些,一定能活得很幸福,因为那都是智慧,那都是真理。而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一开始就提出了与人们一般认为的“勇惠”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勇”者,对于生与死的选择是十分慎重的;真正仁惠的人,是不轻易将恩德财物施舍于人的。而世人所谓的不怕死、轻施予,则是为圣人所厌憎的“小人之行”。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分辨的地方。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