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诗歌流云 > 古诗风韵 >

越州余姚县海塘记

时间:  2025-09-20   阅读:    作者:  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1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2。”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3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4,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

  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5而完之,以求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6,如此其至,甚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7,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之闳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8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9,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10。通涂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11,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

  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12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七月日记。

  1冒其旁田:冒,漫延。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2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能够修理保护而不毁坏。

  3先:祖先。

  4连世为贵人:世世代代都位高权重。

  5嗣续:继续。

  6长虑却顾图民之灾:长久忧虑去除百姓的灾难。

  7君过予:谢君到我那里去。

  8独鼓万物以然:鼓万物,振起万物。

  9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详细地施展,能够与别人共同施行。

  10其易知较然者也:这是比较容易了解的那一部分。

  11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胜残,使得残暴的人不再为恶。去杀,不用刑杀。犹未,还没有达到。

  12因并书其言终始:一并从头到尾写下相关的言论。

  王安石在这篇文章中所说的余姚,这个地方时在浙东省的宁绍平原,在它的南面是崇岭高峻的四明山,在过去也称之为句余山,而在它的北面是溟海横载的钱塘湾,所以这个地方南北的屏障都很好;而在它的东面则是蛟门,在它的西面则是和曹娥相连,这也就是说它的交通运输很方面,在它的中间则有姚江,这条江是发源于四明山之中的太平山,向北流经上虞这个地方,再转而向东,直接穿过余姚县南北双城的中间地带,然后再奔腾向东流去,再跟奉化江相汇合而成甬江,随后就是向大海奔腾而去。所以我们从这里的地理位置介绍来看,这个地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而这里又由于在它的南面有句余山,而在它的北面有姚水,所以过去人们就称这个地方叫做“余姚”。而王安石在这篇文章中,首先是记述谢令率民截海筑堤为塘,大兴水利之事。谢令率民筑堤截海是丁亥年,地点在云柯以南,“不得冒其旁田”,不让海水侵犯农田,是兴水利的目的。随后记述了谢县令的出身、人品、言语。他出身书香门第,而且世代为“贵人”,他人品高尚、谦虚,能与民同甘苦。他“不以材自负”而是急百姓之所急,筑堤时亲自冒“风霜氛雾之毒”,鼓励民众动手筑堤除灾,百姓在他鼓舞下乐于从事忘却疲劳,届时建成。谢君所为,就是作者所欲为。正符合他的“仁民”思想,所以接下来就赞叹他是有爱人的心,有爱护老百姓的心,这是很好的事情。他认为为官就是要为民除灾,对民众事业要有长远考虑,所以要为谢令立传,以使“后之君子”继承此事业。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一季的莲花开落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无处安放的爱情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