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陵张公治信之明年,皇佑二年也,奸强怙柔,隐诎发舒1,既政大行,民以宁息。夏六月乙亥,大水。公徙囚于高岳,命百隶戒,不共有常诛2。夜漏半3,水破城,灭府寺,包人民庐居4。公趋谯门,坐其下5,敕吏士以桴6收民,鳏寡孤老癃7与所徙之囚,咸得不死。
丙子,水降。公从宾佐桉行隐度8,符县9调富民水之所不至者夫钱户七百八十,收佛寺之积材一千一百三十二。不足,则前此公所命出粟以贫民者三十三人,自言曰:“食新矣,可以已10,愿输粟直以佐材费11。”于是募人城水之所入,垣郡府之缺12,考监军之室、司理之狱13,营州之西北亢爽之墟,以宅屯驻之师14,除其故营,以时教士刺伐坐作之法,故所无也15。作驿曰饶阳,作宅曰回车16。筑二亭于南门之外,左曰仁,右曰智,山水之所附也。梁四十有二,舟于两亭之间17,以通车徒之道。筑一亭于州门之左,日宴月吉,所以属宾也。凡为城垣九千尺,为屋八。以楹数之18,得五百五十二。自七月甲午,卒九月丙戌,为日五十二,为夫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五。中家以下,见城郭室屋之完,而不知材之所出,见徒之合散,而不见役使之及己19。凡故之所有必具,其无也,乃今有之20。公所以救灾补败之政如此,其贤于世吏则远矣。
今州县之灾相属21,民未病灾22也,且有治灾之政出焉。施舍之不适,裒取之不中23,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而民始病。病矣,吏乃始謷然自德24,民相与诽且笑而不知也。吏而不知为政,其重困民多如此25。此予所以衷民,而闵吏之不学也26。由是而言,则为公之民,不幸而遇害灾,其亦庶乎无憾矣。某月某日临川王记。
1奸强怙柔,隐诎发舒:奸强,奸恶豪强。怙柔,欺压柔顺。隐诎,隐没之人与屈下之人。发舒,像草木一样舒展开来。
2不共有常诛:共,同“恭”。不谨慎地遵守命令,就要按法给予处罚。
3夜漏半:半夜。
4包人民庐居:包围了百姓的房屋。
5公趋谯门,坐其下: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
6桴:以竹木编成的可以浮水载人的东西,大曰筏,小曰桴。
7癃:long,疲病衰弱者。
8从宾佐桉行隐度:宾佐,属员。桉行,巡行。隐度,暗中度量。桉,同“案、按”。
9符县:以信符号令属县。
10食新矣,可以已:等新的粮食收上来了,就可以还上了。
11愿输粟直以佐材费:愿意出粮食来补充费用。
12垣郡府之缺:在郡府的缺口建起墙垣。
13考监军之室、司理之狱:考察监军的房间和牢房。
14亢爽之墟,以宅屯驻之师:亢爽,高亢干爽。宅,建房安置。师,军队。
15以时教士刺伐坐作之法,故所无也:规定时间教导士兵必要的作战能力,这是以前所没有的。
16作驿曰饶阳,作宅曰回车:作,建造。
17舟于两亭之间:舟,环绕。
18以楹数之:楹,房梁。数,计数。
19见徒之合散,而不见役使之及己:看到工人聚合散开,不没有发现要自己去服役。
20凡故之所有必具,其无也,乃今有之:凡是以前必须有而没有的,现在都有了。
21相属:接连发生。
22未病灾:没有因灾难而感到困苦。
23裒取之不中:裒(pou)取,聚取,指从百姓手中收取赋税。
24謷然自德:謷,通“傲”。謷然,骄傲的样子。
25吏而不知为政,其重困民多如此:当官的不知道怎么样当官,大多就只能让百姓受苦了。
26此予所以衷民,而闵吏之不学也:这就是我之所以怜悯百姓,而悲悯官员不学礼的原因。
王安石在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信州,其实就是现在的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它是地处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它也是上饶市的中心城市,在信江河谷丘陵地带,它的整个地势是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这样一种趋向。而这个信江是由东北方向进入信州境内的,在信州的中部纳丰溪再向西而去。信州境内可谓是平原广阔,河湖交错,那个地方的土地也很肥沃,可谓是粮丰林茂;这个地方的矿产非常丰富,农业生产也是种类繁多,非常发达。而王安石这篇文章的首先是围绕信州兴造的始末记述了晋陵张公在皇佑二年任职后的政绩。先概括介绍他施政时采取“既政大行,民以宁息”的养民之道。然后记载信州发大水以后他如何抢险、救灾的情况:皇佑二年夏天六月十二日信州发了大水,张公先迁徙囚徒到高地,命百名衙役警戒。半夜时水破城而入,淹没府寺,包围了人民居所,张公立即到城门楼上指挥士卒用小筏子救百姓,经过奋战,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及囚徒,都免于一死。接下来是写洪水过后,张公补败之政。文中写了筹资情况:从未遭灾的富户及佛寺筹集钱、财。然后写修缮的时间、处所及用工数,时间从七月到九月用了五十二天,募工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五,修建了城墙、房屋、兵营、狱所、还有亭子。后小结说:“凡故之所有必具,其无也,乃今有之”,可见张公在信州不仅仅是补败,而且还兴建了一些建筑物。我们知道在过去常常发生水患,特别是黄河地带,不过在其他地方也是比较容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在这样的时候就特别需要及早预防,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就很容易出现大的问题,如这篇文章中所介绍的。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