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七年十一月丁丑,余自县出,属民使浚渠川1,至万灵乡之左界,宿慈福院。戊寅,升鸡山,观碶凿石2,遂入育王山,宿广利寺,雨不止。辛巳,下灵岩,浮石湫之壑3以望海,而谋作斗门于海滨4,宿灵岩之旌教院。癸未,至芦江,临决渠之口5,转以入于瑞之开善院,遂宿。甲申,游天童山,宿景德寺。质明6,与其长老瑞新上石望玲陇岩,须猿吟者久之7,而还食寺之西堂,遂行,至东吴,具舟以西。质明,泊舟堰下,食8大梅山之保福寺庄,过五峰,行十里许,复以西,至小溪以夜中9。质明,观新渠及洪水湾,还食普宁。日下昃10,如11林村。夜未中,至资寿院。质明,戒桃源、清道二乡之民以其事12。
凡东西十有四乡,乡之民毕已孚事13,而余遂归云。
1余自县出,属民使浚渠川:我从县衙出来,派人疏通渠道。
2戊寅,升鸡山,观碶凿石:戊寅,十五日。
3辛巳,下灵岩,浮石湫之壑:辛巳,十八日。壑,深沟。
4谋作斗门于海滨:计划在海滨上建立堤堰的放水闸门。
5癸未,至芦江,临决渠之口:癸未,二十日。
6质明:天明。
7须猿吟者久之:等待听猿吟,呆了很久。
8食:就餐。
9至小溪以夜中:到小溪已是夜半时分。
10日下昃:傍晚。
11如:到达。
12戒桃源、清道二乡之民以其事:嘱咐桃源、清道二乡的民众疏浚渠道建立堤堰的事。
13毕已孚事:按命令行事。
王安石在这篇文章中是说到了他的勤政方面的表现,这篇文章虽然说的是关于他的游记,不过实际上是说的他的勤于政事,在当时考察鄞县的情况。我们知道这个鄞县,它是地处于浙江东部的沿海地带,实际上是位于宁绍市平原的东端部分。它的县境在西北面和在西部面都与余姚县相接壤,而在它的南部则是紧挨着奉化的,而在它的东南面则是象山港,并且与象山是隔水相望,而在它的东北面则是与北仑区挨着的。而它的整个地理图形是呈现出一只蝴蝶的样子,并且从东面和南面,还有西面这样三面紧紧包裹着宁波的老城区。而王安石在这篇文章中首先是详细记述了他的视察情况。他在一○四七年夏历十一月十四日,从县城出发,“属民使浚渠川”,是经游的原因、目的——视察民众浚沟渠的情况,它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事件。后面依次写其视察的行踪。十一月十四日先到万灵乡左界,宿慈福院。十五日登鸡山,看碶工凿石情况,后入育王山,宿广利寺,此时遇雨不止。十八日,下灵岩,乘船于石潭深沟之上以望海,计划在海滨上如何建堤堰的放水闸门。晚上住灵岩的旌教院。二十日,至芦江,视察决渠之口,转而到了瑞(岩)的开善院,夜遂宿。二十一日,顺路游天童山,宿景德寺。天亮时与景德寺长老瑞新上山望玲珑岩,等待听猿吟,呆了很久,这真是忙中偷闲。然后返回景德寺就餐于西堂,后又出行至东吴,备舟西行。天亮时停舟在堰下,视察堤堰。吃饭在大梅山的保福寺庄,然后又出行,过了五峰,行十多里路,又向西,至小溪已是夜半时分。天亮时又视察新建沟渠及洪水湾,然后返回,就食普宁寺。停晚,到了林村。未至半夜到了资寿院。天亮时已经到了桃源、清道乡,嘱咐二乡民众如何如何浚渠建堰之事。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的勤政爱民的特点。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