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半仙与黄小秋
中秋临近,树叶渐渐黄了,空气清爽,风儿扑面吹来,很是舒服。
这天,周山古镇的吴老爷张罗着为刚满月的孙子办喜庆酒,吴老爷洋溢不住的喜悦像酒一样在嘴角流淌着,他一高兴请来了两个戏班子。
南戏班的余小生,又名余半仙,没事时喜欢喝上二两老酒,余小生生得英气翩翩,一点皱褶都没有的脸上粘着胡子,他唱道:诸葛先生我叫孔明……
北戏班的黄小秋,嫩得如青瓜一样的脸,描得红膛黑面,只听她唱道:诸葛亮,我也叫孔明……声音竟听不出一点雌性。两个诸葛亮比着唱,余小生激越地擂鼓,黄小秋也拼命地敲鼓,这是在宣战。
接着余小生一路风光,黄小秋因为焦急,脸和脖子红得像抹了鸡血一样。但最终多半奖赏都归了余小生,春风得意的余小生对着黄小秋眨眼睛。不服气的黄小秋对着余小生愤愤地说,有一天我会找你算账,说完瞪着眼转身走了。
在一个有月光的夜晚,黄小秋找到余小生,黄小秋却是面带微笑,月光下显得格外娇丽。余小生看得一阵心跳,笑容僵在脸上,变得木讷起来了。看着满眼幽怨的黄小秋,他怯怯地问:你是不是恨死我了!黄小秋低声害羞地说,我脸上恨心里却全是你。
余小生激动地说,我害怕你恨我,我想等明年种麦时挣钱回来,就托人向你家提亲。
其实唱戏只是余小生的业余爱好,他的真正职业是一名酒匠,古镇产一种高粱,是烧制白酒的上等原料,余小生想开一个名叫余半仙的酒坊,但是他还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余小生背着做酒的蒸馏工具,上门给人家做酒挣钱。
第二年种麦子时余小生却没有回来,这让黄小秋很是忧伤。余小生不来提亲,而梅花湾的周老爹却来提亲了,因为黄小秋的爹欠他钱,黄老爹没钱还,就糊里糊涂把黄小秋许给了周木柱,那周木柱完全呆痴像根柱子。
结婚那天黄小秋哭得撕心裂肺,晚上黄小秋就是不让周木柱靠近自己,周木柱一走近黄小秋,黄小秋就哭得呼天抢地,两次下来周木柱害怕了。黄小秋心里想着的是余小生。
想不到余小生在黄小秋婚后三个月回来了。这时高粱成熟了,家家都在用高粱做酒。周木柱妹妹秀花请来酒匠,想不到酒匠竟是余小生,这让黄小秋傻了眼。黄小秋装着忙碌不正眼看余小生一眼。
余小生很用心地做酒,秀花为酒匠做了几样小菜。吃饭时,黄小秋推说自己不舒服,说你们先吃。她躲在牛棚里掉眼泪,黄小秋不知余小生什么时候进来,他从身后抱住了黄小秋,低低地说:是我对不起你,我来迟了,我这不来找你了,你跟我走吧!
黄小秋吓得泪也不敢流了,黄小秋说我已经嫁人了,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了。余小生说,你心里只有我,要不然你为什么哭呢。黄小秋冷着脸说:我只是哭自己命苦。余小生说:我不是来带你走吗!你以为我是真心来做酒匠的?
余小生做酒做得有条不紊,秀花一早把烧饼油条放在饭桌上,又把绿豆稀饭端上来,招呼他吃饭。秀花暗暗喜欢上了余小生,他做事的麻利,那磁性嗓音,让秀花眼神迷离。酒做好后,余小生要走了,他找不到机会和黄小秋单独相处,黄小秋好像一直回避着他,倒是秀花很热情。秀花找来马车让哥哥木柱送走余小生,顺便让木柱在集市上找个木匠,打几样像样的家具。
木柱回来了,带着一身尘土将马拴好,对秀花说,我把木匠带来了,你看是谁?正在忙碌的秀花和黄小秋回头一看,竟然又是余小生,都呆住了。余小生喝得醉醺醺的,满脸通红,东倒西歪,浑身还披挂着斧、锛、凿、锯等木匠工具,像一个决斗的勇士,他是从麻二叔那里借来的木匠工具。余小生也学过木匠,虽然不太精通,但他有的是力气。
余小生说:我没地方去,我爹娘死得早,一个妹妹也出嫁了,就让我在你们家做长工吧,我什么都懂点,也会种庄稼。这天秀花、木柱和余小生都去看戏,黄小秋却不愿意去,如豆的灯光下,黄小秋低头在枕巾上绣花。这时不知什么时候余小生进来了,身上还带着一股酒香。
余小生忽然抱住黄小秋,瓮声瓮气道:你什么时候跟我走,你不走,我就永远不离开你家。黄小秋冷冷地说:我已经嫁人了,一个女人总不能同时嫁两个男人吧,周木柱人很好,老实又本分。余小生无奈地松开手,对着墙上的影子叹了口气。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