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余小生机械地刨板子,他在想怎样能带走黄小秋,却不小心把手给刨破了,鲜血流了出来。秀花忙跑过来找了块白布为余小生缠上,眼神里满是疼惜。下午时分,黄小秋冷着脸说:你走吧!她把余小生的铺盖卷儿往他面前一扔。秀花说话了,秀花说余小生的木工还没做完,走了怎么办,秀花舍不得余小生走,她想让他做上门女婿。结果余小生真的做了上门女婿,他说他愿意娶秀花,他说这么水灵灵的姑娘,又不要彩礼钱,这等好事他不想错过。
余小生和秀花张灯结彩的日子,黄小秋却躲在屋里哭得晕天晕地,这一生就这样和余小生错过了。
但是让秀花没想到的是,晚上余小生不让她靠近,余小生醉得一塌糊涂,他嘴里喊着的是黄小秋,第二天清晨秀花的眼睛是肿的,眼圈是黑的。以后秀花脸上也没有笑容,一脸的憔悴。
半年后,黄小秋离婚了,黄小秋不愿意一生这样过下去,她离开了周山古镇。不久余小生也从秀花家消失了。
余半仙的酒壶
在周山古镇,余半仙是一位颇有名气的酿酒师。
余半仙酿出的酒不仅让爱酒的人称好,连不懂酒的人,喝了也觉得口味不错。整日与酒做伴的余半仙,最清楚什么原料酿出烧酒好喝。那肥沃土地上长出颗粒饱满的红高粱,是最让余半仙喜欢的,收割时,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植物的清香,做出的酒据说麻雀尚能饮二两。
余半仙的酒坊,在镇子的西南角,这个手工作坊式的大酒坊,用的是清一色香木做成。据说有上百年的历史,据说当时酒坊远近闻名,酒坊鼎盛时期,大大小小几十间屋子里,都摆满了酒缸,仅雇工就有上百号人,酿起酒来,那号子声有点儿气壮山河的味道。轮到余半仙酿酒时已不知是第几代了。
每当第一股酒出来,余半仙就拿一只上好的青花碗接上大半碗,然后再拿一小节竹片,含在嘴边,轻轻地吹,如果碗里冒出透明的泡泡,余半仙的眼睛就会笑得合成一条缝,连说好酒!好酒!一脸的陶醉,就像诗人陶醉于自己的诗。
王二也喜欢喝酒,王二整天穿着破军装,腰里扎着腰带,脸阴沉沉的,好像从来没有放晴过。不过王二见到余半仙师傅,脸上的线条柔和多了,余半仙每见王二像一堆影子一样走来,他就会舀上一碗酒递给王二。王二鸭脖子一仰,半碗酒下肚,再一仰,碗底就朝天了。
这年夏天日军占领周山镇,小野带领一中队日军驻扎在古镇上,于是周山镇日伪维持会成立,王二是个趋炎附势的家伙,自然就做了汉奸,破军装换成了一身不合体的西装。王二常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神气,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不过王二的脸在小野面前不再阴沉,而是低声下气,像小鬼见菩萨。王二被任命为维持会会长,王二就拉余半仙做维持会副会长,起初余半仙不同意,王二说,你也就是挂个名,你依然酿你的酒,这样你的酒坊也有个靠山,余半仙听了觉得好像在理,也就没说什么。
这天一个叫阿坤的年轻人被绑在院子里,阿坤被皮鞭打得身上张开了无数的嘴儿,在阿坤痛苦的大叫声中,王二轻蔑地在地上吐了口痰,说这几个人就该杀。余半仙跟在王二身后,也轻轻地一笑,像细微的风。
余半仙是随王二送酒来的,小野听说余半仙酿的酒不一般,小野想喝这不一般的酒。小野喝了多次这不一般的酒,很是兴奋,决定请一请王二和余半仙。小野也想探寻一下余半仙酿酒的独家秘方,等战争结束了,自己在靠海的日本家乡横滨,开一个酒坊。
傍晚时分,红灯笼高高挂起,整个大院内灯火通明,小野在众人的陪同下,十分威风地就座,厅堂中备下酒茶鸡鸭鱼肉,包括鄱阳湖大闸蟹也摆好了,真是色香味俱全。一群用人来来往往,像蚂蚁一样十分忙碌的样子。小野一挥手,士兵将大院围个严严实实,似乎连一只蚊子也难以飞进来。
这时,王二身穿长袍马褂很讲究的样子,一脸堆笑拱手道:小野太君您先用酒。为了让小野放心地喝好,王二示意余半仙先饮一杯。王二一摆手,花枝招展的杏花像一朵移动的花朵来到余半仙身旁,很娴熟地倒上一杯,余半仙深深地望了一眼杏花,对着小野一饮而尽,并双手拿着酒杯口朝众人转了一下,一脸的虔诚。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