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之所爱育者民也,民之所系仰者君也。圣人上承天之意,下为民之主,其要在安利之。而能安利之之要不在于它,在乎正风俗而已。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1,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
君子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奢而不制,弊将若之何?夫如是,则有殚极财力僭渎拟伦2以追时好者矣。且天地之生财也有时,人之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费无穷。以有时之财,有限之力,以给无穷之费,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国家奄有诸夏,四圣继统3,制度以定矣,纪纲以缉矣,赋敛不伤于民矣,徭役以均矣,升平之运未有盛于今矣,固当家给人足无一夫不获其所矣。然而窭人之手,短褐未尽完4,趋末之民,巧伪未尽抑5,其故何也?殆风俗有所未尽淳欤?
且圣人之化,自近及远,由内及外。是以京师者风俗之枢机6也,四方之所面内而依仿也。加之士民富庶,财物毕会,难以俭率,易以奢变7。至于发一端,作一事,衣冠车马之志,器物服玩之具,旦更奇制,夕染诸夏8。工者矜能于无用,商者通货于难得9,岁加一岁,巧眩之性不可穷,好尚之势多所易10,故物有未弊而见毁于人,人有循旧而见嗤于俗11。富者竟以自胜,贫者耻其不若,且曰:“彼人也,我人也,彼为奉养若此之丽12,而我反不及!”由是转相慕效,务尽鲜明,使愚下之人有逞一时之嗜欲,破终身之赀产而不自知也。
且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实漏巵13,淳朴之风散,则贪饕之行成,贪饕之行成,则上下之力匮。如此则人无完行,士无廉声,尚陵逼者为时宜,守检押者为鄙野14,节义之民少,兼并之家多,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夫人之为性,心充体逸则乐生,心郁体劳则思死,若是之俗,何法令之能避哉!故刑罚所以不措者,此也15。
且坏崖破岩之水,原自涓涓,千云蔽日之木,起于青葱,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所宜略依古之王制,命市纳贾,以观好恶16。有作奇技淫巧以疑众者,纠罚之;下至物器馔具,为之品制以节之;工商逐末者,重租税以困辱之。民见末业之无用,而又为纠罚困辱,不得不趋田亩,田亩辟则民无饥矣。以此显示众庶,未有辇毂之内17治而天下不治矣。
1迁染民志:浸染百姓的心志。
2殚极财力僭渎拟伦:殚,尽。僭渎,僭越冒渎。
3国家奄有诸夏,四圣继统:奄,覆盖、占有。诸夏,中国。四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继统,继承皇位。
4窭人之手,短褐未尽完:窭人,贫穷困苦的人。
5趋末之民,巧伪未尽抑:趋末之民,从事工商业的民众。
6枢机:关键。
7难以俭率,易以奢变:难以俭率,难以用俭作天下的楷模。
8旦更奇制,夕染诸夏:早上做出的新玩意,傍晚时分就能传遍整个中国。
9工者矜能于无用,商者通货于难得:矜能,发挥才能。通货于难得,流通难得的奇货。
10巧眩之性不可穷,好尚之势多所易:奇巧炫人耳目的性行不能穷尽,喜好崇尚的形式多所变化改易。
11物有未弊而见毁于人,人有循旧而见嗤于俗:有的东西尚未用坏就被人毁弃了,有人遵守旧章就被人耻笑。
12丽:奢华。
13漏巵:渗漏的酒器。
14尚陵逼者为时宜,守检押者为鄙野:陵逼,欺压逼迫。检押,法规法度。
15刑罚所以不措者,此也:措,施行,起到效果。
16命市纳贾,以观好恶: 派官员到市场上去看看货物。
17辇毂之内:京城。
王安石这篇文章谈的是风俗问题,我们知道古人有一句话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也就是说音乐是最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心性的,所以我们常说多听古典音乐能够培养一个人的气质,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而常常听那些不雅的流行音乐和刺激人的心灵与耳膜的摇滚乐则很容易让人的身体受损和心灵遭到污染,这都是说的音乐对人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因为是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灵深处的,所以听什么样的音乐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层级和境界,同样,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声,所以多受古典音乐的培养和熏陶,是可以培养出一个谦谦君子的。而每到一个地方,听听这个地方的民歌,也能观察到这个地方的风俗人情,所以要想改变一个地方的风俗人情,一是为政的方面,另一个就是音乐的方面,都要是能够有好的东西才行。而王安石这篇文章一开始先讲“风俗”的重要。王安石说人君的主要任务是使人民生活安定、富裕,而关键的问题不是别的,就在于端正风俗。他认为风俗的变化影响到民众的思想,因此“风俗”一事,“关之盛衰,不可不慎”。然而,正是在这个“关之盛衰”的“风俗”问题上,却令人忧虑。“君子制俗以俭,其弊为奢”,而且“奢而不制”,其流弊必将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作者明确指出,风俗的不正在于“奢”,“奢”又源于“兼并”。风俗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性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的风俗,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角度,而听民歌就是其中比较好的一种,它反映出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和所思所想,不过现在的音乐都是一些流行的俗乐,这自然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雅的人民出来了。这是极其可悲的现象,我们应该警醒。
阅读感言